五行木对应什么时辰?
“相生”“相克”,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科学概念。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相生相克的概念中时间没有具体的含义,也就是说不是特定的时间段里会发生相生或相克的现象,它是贯穿一整天乃至一生的规律。 但是,如果具体到某个月份某个季节,那时间就有特定的含义了。比如正月为寅月,立春之后,阳气生发,这个月五行属木,所以叫做“寅卯木”。
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雨水两个节气,属于春季第一个和第二个节气,正是阳气生发的阶段,月份和节气相对应,都是属木的。因此也可以说立春前后几个月是寅卯木。 从一月到十二月,每个月都以地支记,而每个地支都有对应的属相,如子月(农历十一月)属亥猪,丑月(农历十二月)属子鼠等等。
除了子午卯酉四季中正之外,其他各支都有对应的方位。如巳(南方)午未(中央)申酉戌亥(西北方)子丑寅卯辰(北方)。 当然,还有天干与五行的搭配关系。不过这些知识都不是固定的,有一定的灵活性。古人把这种灵活的配属方法称为“方隅论”、“方位论”或者“地支六合”。
古人根据阴阳理论赋予五行以阴阳属性的同时,也赋予了它相对的方位属性。 阳属性的五行是: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阴属性的五行是:东南乙木,西南午火,西北庚金,东北壬水,西南坤土。 由于天干只有十来个,不够分配,于是古人就用了“置换法”——用天干与地支进行组合,每一个组合都代表了五种五行。
例如:甲申、乙酉。其中甲木和乙木代表东方,代表青色,但它们是有区别的——乙木是屈曲生长之木,甲木是挺拔向上之木。它们的方位是不同的。虽然都是东方,但在不同的月份它们的性质有所区别。在正月二月,乙木属于春萌发之木可以燃火,甲木却难以燃火;到了三月四月,甲木茂盛,它可以燃烧,而乙木却不能了。
当然,具体每月每一时每一分每一秒的五行都是不同的。现在计算机技术发达,我们可以通过运算获得想要的结果。在古代就没有那么方便了。所以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便于实用的方式来代替精确的推算——就是用干支来标记时间。
无论哪个时辰,只要标记上干支,就能知道它的五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