祉字五行是什么?
《周礼》中有“五礼”,即吉、凶、军、宾、嘉礼,其中“嘉礼”就包括“贽见礼”和“乡饮酒礼”。所谓“贽见礼”就是初次见面时双方所持的见面礼。古代无论两国使节还是平民相见,都要奉贽,以表真诚。《礼记·曲礼上》记载:“士相见……揖,入门左;再拜、鞠躬、如也……”这里所说的“士相见”要行“揖”或“拜”礼,而身份低于士的人则要向士人献上礼物,以表示敬意。这种赠送礼是在拜过之后,“献”“答”“祭”“大羹”等才算完成。可见,古人是特别注重礼节的。
我们来看“祉”字的字形演变: (说文) (汉典) 通过字形我们可以看出,“祉”字在古代是由“示”与“止”两个字组成的会意字。“示”有表示、指示的意思,用指事符号表示向下指的动作,表示把一件事情向别人或者自己显示出来,也就是告诉对方,让对方知道。“止”的意思是不动、停止。合起来意思就是:把自己所看到的事实告诉他(她)并让其知晓。所以“祉”最初的意思是“使知之”,引申为“福”的意思。
我们再来看看“祉”在古今汉语中表达的意思有没有改变。我们仍以《礼记·檀弓下》中的片段为例进行考察: “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诸孟子,丧惟易简,祭惟诚敬。’……葬之于防,谓之孔公墓。” 这段文字的大意是说:将父母合葬到防地,并向母亲墓前行祭礼。祭祀的时候,心里想着父母生前对自己的好,虔诚恭敬地去祭拜。“致其诚意”才是参加丧葬祭祀的主要目的。
古人在举办各类仪式时都非常重视内心的情感流露,如果内心对死者没有真正的崇敬和爱戴,那么外在的礼仪就算再到位,也不会让人感受到它存在的意义。反之,如果一个身在外地的游子,思念家乡的亲人,即使匆匆赶回家见到亲人后泪流满面,这份大礼难道不值分毫吗? 所以我猜测,“祉”字从古代到现在表达的意思可能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一个人获得幸福要有正确的方法,也许正是“致其诚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