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五行属性是什么?

山莉娟山莉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料”字的基本释义有二,一为“造料的料”之义;二为“用料的料”之义。《礼记·檀弓下》:“料之以釜。”郑玄注:“爨养祭祀之所用曰料。”可见,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了“料”这个字,并且其含义与烹饪有关。 谈到五行的属性,必然要涉及阴阳的概念。因为五行之中,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各有阴阳,而阴阳也是古人划分五行的重要标准之一——阴者柔静,阳者健动。

所以,根据“料”字的本义,我们似乎很容易将其归入火的行列。不过,若进一步考查它的使用状况就会发现,古人在表达“烹调食物”这个意思的时候,更常用的字词是“炙”——作动词时使用,表示“把鱼肉烤熟”的意思。如《诗·豳风·七月》:“四月秀葽,五月鸣蜩……”朱熹注:“鸟鸣谓之蜩。”又《礼记·内则》:“脯醢置菹,右果。”郑玄注:“果,脯也。”“炙”作名词使用时,也表示鱼肉类经过烘烤制成的食品——“炙”字本身就可以解释为“炙烤的肉”。所以,从使用的广泛程度来看,“炙”比“料”的字形更为古老,且多用于表达与烹饪有关的行动及行为结果。

既然如此,为什么现在的字典中,“料”的属性却被标注为“火”呢?这是因为,在流传下来的汉字资料中,“火”字形状的变化最大,而且最早的“火”字书写混乱,难以区分,所以先人们就给“火”字加了点、作了简化处理,创造了新的字形,也就是今天所使用的“火”字。现在的字典都采用“火”作为“料”的五行属性。

当然,这仅仅是基于字形和使用习惯作出的判定,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料”字本有“用火做饭”之义,因此说它属于“火”也很合理。其实,“水”、“木”等属性的标注亦如是,都是基于字形和后世发展进行的推断。毕竟,作为象形文字,汉字的字形本身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古人创造的许多字形的结构并不像现代汉字这样讲究,很多字形都类似或多或少的变形,再加上传抄的错误,以及历代的文字改良,使字形变得复杂起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