昗五行属性是什么?

卜敏卜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音集韵》中说,“觜觿”就是“觜火猴”(南方朱雀)的别称;《广雅疏证·卷一·释诂三》中进一步解释为:“觜觿,猴也。”“咮雉”也就是“觜火鸡”的别名,而“噣”本义是“鸟之嘴”。 所以说,“觜觿”和“咮雉”都指一种动物——猴子。 不过,这只能说明“觜觿”或者“咮雉”的读音与“觜火猴”或“觜火鸡”相似,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麒麟”和“麇鹿”一样吗?未必如此。

在汉代文字学家许慎撰写的著作《说文解字》中,“觜”被归类到“豸部”,意思是“虫豸之首”,其字形作“𧃡”;而“觿”则归入“角部”,意思是指“兽角上的装饰品”,其字形作“𩏽”。两者绝不相近。 同样,唐代学者颜师古注释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撰写的字体研究著作《笔论》时,提到“觜”字,说是“象形鸟喙之形”,又讲到“咮”字,说是“谓鸟之嘴也”;后来唐初文学家许彦周著《酒谱》记载“造酒之法……惟曲米两事”,其中的“觜”字,说是“象口中牙齿之形”,而“咮”字则是“象口中之状”。这三位古代文学家所提到的汉字“觜”、“咮”,显然都是专讲口腔里的器官,怎么可能是指猴子口中的物件呢?

那么,为什么古人会把表示“猴子”的汉字写作“觜、咮”这种形状奇怪的字体呢? 我认为可能的原因是这样的:古人造字时,把表示“猴子”的汉字附加上“酉”或者“豸”旁,表示这些字与“酒”或者“兽”有关。因为在古代,人们往往通过观察动物的行迹来给动物分类,并给每一类动物取一个表示类别名称的字,其中,“犬”类的动物都带有“犭”旁,而“鸟”类的动物大都带有“羽”旁,同理,“像鸡的动物”自然要带“隹”了。“像猴子的动物”当然就得带“酉”了。 “酉”是什么?在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所著《凡将篇》中,“酉”是被归入“水部”的,说明“酉”在古代指的是某种液体;而在东汉文学家张衡所著《南都赋》里,“酉”是被归入“土部”的,意思是土壤里面的微生物可以制造酒曲,所以,“酉”在这里表示的可能是一种黏性物质。 总之,不管“酉”代表什么,与“酉”有关的字大多是与“酒”相关的物品,比如“酬酢”中的“酉”指的是“酒器”,“醍醐”的“酉”指的是从牛奶中提炼出的油脂,类似现在的奶油。

“咮”是什么呢?《说文解字·咮部》里说得很清楚,“咮,鸟舌也。”(注意这里的“舌”字不是现在表示语言的“舌”字,而是指舌头本身)段玉裁注解说,“此与本部的觜同类。谓之咮者,以其状似鸟喙,喙之异名为咮。”也就是说,“咮”本来是指鸟的舌头,因为它的形状好像鸟的嘴巴。 综上,我认为古人创造的表示“猴子”的汉字“觜、咮”,与现今表示“猴子”的汉字不同,它们的原始含义是与鸟类及禽兽有关的字眼。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