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的五行属什么?

莫少彬莫少彬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是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总结出来的,用来解释自然界变化的一种学说。其中把“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看作构成宇宙万物的基础,用“水”代表阴性物质,用“火”代表阳性物质。所以五行没有阴阳属性的(只有相生相克),只有温度和湿度的差异。 人的情绪有喜、怒、哀、乐等表现形式,而五行的属性中也有“水”、“火”、“土”“金”“木”五种说法,因此有人根据这种理论认为人的五志也是属于土、火、金、木、水的。比如《黄帝内经》中就有“悲为心之病也,抑郁不舒则心痛”,以及“怒则气上逆,胸中痞硬满,头痛目眩”等记载。

但是也有人持反对意见,因为中医上的五志除了与五行关系密切之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食欲、性欲、饮酒欲、狩猎欲、斗讼欲、田猎欲)、劳逸等因素也会对情志产生影响。如果单纯从五行论,这些喜怒哀乐都不是土、火、金、木、水的表现。 那么究竟哪种观点正确呢?我个人支持后者,因为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很多学术观点都是互相影响、互相补充的。如果单独看五行,的确是缺乏足够证据说明它无法完全诠释人类的情绪活动。 所以,我个人的看法是,中医所说的“五志”,虽然与五行有关,但并不代表着五行的意义,而是指喜、怒、忧、思、悲五种情志的变化。而“劳”和“逸”并没有列入其中,是因为它们并不具备五行所要求的温热湿润的性质,不能用五行来表示。

梁毅梁毅优质答主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中国古人认为,世间一切事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该理论首次出现于《尚书·洪范》。五行相生相克是中国古代哲学重要系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系统观、宇宙观。古代思想家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由五种不同性质的基本元素组成。“生”即相生,“克”即相克。“相生”是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是指: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生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有序的、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生”和“克”,即“相生”和“相刑(克)”关系。木、火、土、金、水之间的相生相见次序是确定的,不能颠倒。这种关系表明了宇宙万物是一种永不停息运动变化的物质。生中有克,克中有生,互相促进,变化不息,使宇宙运动充满生机。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五行相生相克学说也是一种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理论化学、医学、音乐美学、兵法和哲学等许多方面,都有过重要影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