瀜字五行属什么?

宰诗函宰诗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瀜(róng)字的基本信息: 部首:氵部外笔画:13总笔画:16 五笔86/98:ITRN 仓颉:EHXU 郑码:VLWI,U:6DF2,GBK:9DFF 笔顺编号:4415355441535544五笔输入法 输入方法:四角号码:30727 UniCode:CJK统一汉字 U+6DF2

基本解释 : 瀜 róng 【动】 水相激声。同“溶”[the water sounds like a resounding bell] 瀜瀜,水声。——《集韵》 又如:瀜泠(水声);瀜瀜淙淙(流水声)

编辑本段详细解释 瀜拼音:róng,简体部首:氵,部外笔画:13,总笔画:16。

〔瀜潆〕见“潆”。 〔瀜沆〕水深而广的样子。

《说文·水部》:“瀜,水声也。”“溶”、“潆”都读ròng,意思都是水流的声音。但是“熔”、“萦”、“涌”都读yǒng,它们和水流的声音一点关系都没有! 为什么会弄混淆呢?因为“溶”的古字形像水在锅中沸腾,所以本义就是“液体逐渐化为气体”的意思,后来引申指各种“融化”——固体融化为液体,液体融为气体,声音也可以“融”。于是就有了“溶溶”形容水盛满的样子,“溶蚀”形容慢慢地腐蚀,还有“溶解”、“溶于”等。 “融”本义是指物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引申泛指一切“和在一起”的现象——温度高了,冰融成水;温度低了,水滴结成冰。因此又有“融合”、“融和”、“融洽”等等。 再后来,“融”用于比喻,表示“相协调”,这个意思后世常用“熔化”表达。

《康熙字典》中就有说明的:“‘鎔’作‘溶’字,误。”也就是说把“鎔”当作“溶”的字是错的。并提供了例证——“杨氏孝慈皇后之墓,正书题墓道:‘丹墀晓日镕金。’”这句话中的“镕”应该写作“溶”。 “溶”和“鎔”在古代读音一样,字形相近,容易写错。现在两者都简化写作“溶”了。但是“溶”字的繁体“溶”还保留著“鎔”的形状,只是读音和意义都和“镕”不同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