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字多少笔画五行属?
岸(拼音:àn),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二级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1]及战国楚简《周易》,“岸”是形声字,由“山”和“干”组成,“山”表音,“干”表意;本义为水边陆地;引申指高而陡峭的地方。又引申指边疆。还引申用于比喻,表示边缘,极限。
字源演变
字形对比
造字法(文字学):会意兼形声
字象(东汉许慎撰著的《说文解字·卷九》中关于“岸”字的解释): “岸”字的字形演变(有出土文字资料的字体请标注出处):
《诗经·大雅·桑柔》:“岸隰(音xí)汤汤,树之榛栗。”郑玄笺:“岸,水厓也。”《尔雅·释宫》:“墙谓之阜,基谓之岸。”郭璞注:“言墙之高,上承檐际若山。”南朝宋·王徽之《四贤咏》:“峰岫(xiù)碧岑岑,原隰(音xí)自潺湲(yuán)。”
唐代韩愈《赠别元十八》诗之一:“岩岩泰山颠,东望海若波。石壁照惊濑(lài),夕岚分明霞。”宋代黄庭坚《次韵胡邦衡主簿见寄二首》:“秋山百仞青黛起,秋水千年白玉清。”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忽闻前军发报,西凉州裴秀遣使赍书至。”
清代吴伟业《贺新郎·咏史》:“莫笑愚公移山地,狂生醉后工题柱。早成了,灵霄宫阙。”又:“便好将,钱塘江上,苏小小家重到。”
康熙字典
《广韵》安甸切《集韵》《韵会》《正韵》艾甸切,音闇。《玉篇》水涯曰岸。《易·乾卦》大亨贞,君子以自强不息。朱熹传:“岸,泽之上陆也。”《孟子·滕文公下》:“湖广襄阳府,多柳少民。”赵岐注:“岸,堤也。”
又说
一、“岸”由“山”和“干”两个部件组成。“山”表音,“干”表示意义。所以“岸”读an时,是形声词;读yan时,是形声字。
二、古文字学家把形声字分为“形声兼音”和“形声兼义”两类。“形声兼音”的字,其读音跟声旁相同或相近,如“芬”“芬”等;“形声兼义”的字,其读音跟形旁相同或相近,如“固”“谷”等。“岸”属于“形声兼义”,所以读yan。
三、在现代普通话里,“山”“干”不区分阴阳去入,全部归入阴平。“岸”写做“アン”时,读作ㄢ,属于音变规则中的上音变读,类似英语的浊化现象;读作ヤン时,是声调变异,与阳平调值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