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记者如何联系?

颜金炜颜金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们也是普通的小公司,但是我们也想为抗击疫情做点贡献。看到一线那么辛苦,我们也很心疼。所以希望自己的一点心意能帮到他们。于是就想到了做方便面和自热米饭的渠道。毕竟泡面在灾区最容易实现加热方式(生火做饭已经很难了,更不用说电灶、电磁炉等),而且吃起来也比较方便。于是就想到了三明治的做法,把肉类蔬菜做成三明治的样子放入饭盒中,再配上汤或者咸菜,这样吃起来应该很不错。 可是问题来了,我们找不到能够生产这样的面类食品的企业(非餐饮)。最后终于找到了,但问题又来了:我们的订单量太少,对方不愿意接(其实也就2000箱,估计市场上3家供货商就够);我们的订单量虽然少,但要求高啊——必须保证质量,而且要快!最终,经过多方努力,总算搞定。

不过,到这里还没完。因为我们不是媒体,没有大量刊登信息。而消费者又不是我们直接对打的(比如通过天猫京东什么的可以直接找商家),所以我只能找当地媒体。然而问题来了,我找的是本地媒体,但是他们报道的时候,总是爱用“北京xx公司捐赠100多万元物资”之类标题。其实,这200多万里可不止有我们的产品,还有其他人的(比如买了我们的产品然后又转手卖给了灾区的)。而我又不甘心只占一个“捐”字的功劳(虽说这也是事实,但我总觉得这么写有点把自己过分“英雄化”),所以就在文中特意注明了我们实际投入的资金数量(与销售收入比起来确实很少,等于没赚钱甚至亏了一点,但这已经是我们公司的全部了——因为其他资金都用于备货了)。

如果仅仅如此的话,那也算皆大欢喜。但问题是,有一些自媒体和微博大V故意歪曲事实,说我们是“赚了大钱之后又去赈灾”(当然,其中也不乏真正帮忙转发的朋友,但我们已经无法分辨究竟有多少人真正帮忙转发,又有多少人在恶意造谣)。 面对这样的无赖行为,我们既无力也无意跟它们斗法(反正我们已经尽到我们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了)。所以我们选择了沉默,希望时间能冲淡一切…… 但是,让我们吃惊的是,在我们沉默的日子里,居然又有别有用心的人站出来指责任何其他同类企业(不管它有没有捐款)都是“发灾难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