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行属性是什么?
《淮南子》中“五行”的记载与今天有很大不同,它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演变来的五行为“形”,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而“行”则有运动、变化的意思——也就是说,“五行”并不是指五种静态的实体,而是具有运动和变化特点的五类事物。 那么这“五物”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们所代表的事物与现代科学有重合之处。比如金代表着金属,木代表着草木,火代表着热能,水代表着液体,土则象征着大地——当然,古人并没有今天这样的自然科学知识作为支撑,这些结论都是通过长期观察得来的笼统概括而已。
除了五物之外,五行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五方。所谓五方指的是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而五时则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以及一年的中间段五个时段(因为古代没有公历,所以这里只是大致对应);五季则是春、夏、秋、冬四个自然季节加上一年之中最热和最冷的两个时段。将五物和五方对应之后,就产生了金西方、木东方等诸如此类的组合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古人对五行关系的认知并不只局限于两者之间简单的组合关系,还有相生相克等一系列复杂的关系。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的话,这个“五行”体系实际上是一种朴素的系统论思维方式。一方面它能够将纷繁复杂的万事万物归类简化成易于理解的五类要素,另一方面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很多客观现象。比如说古人发现南方气温较高、草木生长茂盛,于是就将火配为南方;北方天气寒冷,植被稀少,于是就将水配为北方——这种看似毫无根据的解释在今天看来显然荒谬至极,但在当时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至少它是合乎逻辑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套理论渐渐失去了它的指导价值,变成了封建迷信的一种表现。因此当人们谈起“中医”的时候,往往要面对这样的质疑:既然中国的传统医学有这么发达的哲学基础——“五行”学说,那为什么时至今日我们还搞不出一套更加科学的哲学来对它进行阐释呢?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们被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给误导了,从而忽略了古人的真正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