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手什么五行?
首先,我们得先知道什么是五行: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运动的方式或状态,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而又相互促进的。 五行学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礼记·月令》中有“仲春之月……种黍”记载;战国末期的《荀子·王制篇》有“草木荣华,农事赫赫……”之言;西汉武帝时编撰的《尚书·洪范》中记载了舜帝问于尧的经典对话:“何谓五典?”“曰三皇五帝之德。”“何谓四时?”“春秋冬夏。”“何谓五行?”“金木水火土。”等等。这些记载虽然简单,但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五行为中心的思想体系。
时至汉朝,董仲舒提出“五行相胜(今作“相生”)说”和“五行相制(今作“相克”)说”,认为五行间存在着生与克的联系,并且按照这种联系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这一观点得到汉武帝支持并被写入汉书,成为汉代的官方学说。此后,五行相胜相制说一直是主流思想,并对儒、道、佛等中国主要宗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东汉张衡在《周易传》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五德终始”的说法。他认为世界由阴阳二气构成,阴阳之气相互激荡,形成万物并产生万事万物所处的时空位置。而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属性和特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用“五德”来表示。“五德”在这里相当于今天我们所说的“元素周期表”——自然界所有的东西都被归纳到这“五行”之中并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五行中的每行都对应着相应的属性: 木代表欣欣向荣、生机盎然; 火代表明亮、繁荣、昌盛; 土代表充实、深厚、包容; 金代表肃清、收敛、坚利; 水代表滋润、向下、灵活。 每一行还对应着每一个季节和一个地支: 春季为木,夏季为火,秋季为金,冬季为水,四季最后一个月为土。 寅卯辰三月生者木,巳午未三月炎者火,申酉戌九月收者金,亥子丑十月冰者水,辰戌丑未四月干土。 其中,“天干”与五行没有直接关系,只反映每天12个时辰(0~12点)的自然变化,每个时辰占两个干支,共计60种组合。而“地支”则直接对应着五行之一。无论任何一天,无论任何时刻,只要掌握了五行的规律就掌握了时间变化的法则。 “五德终始”除了用来说明宇宙万物的相生相克以外,更用来暗示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每一种社会制度都有其诞生、发展、灭亡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用“五德”的来表示。秦尚黑,汉尚赤,唐尚白,宋尚青,元明清尚黄,这些朝代的更替被直观地反映在了“五行”的变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