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属于哪个五行?

公孙文沛公孙文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尚书·周书》里记载了武王和周公与大臣们的对话,其中一段讲到“惟文王诞受命而兴,惟武王诞受命而昌;孰是厥元?”意思是文王和武王接受了天命从而兴盛起来,究竟谁继承了谁的道呢?大臣们回答说:“文武承继一德。”意思说文武二王所行的之道是相同的。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手资料,明确提到文武之道的继承关系。那么文武之道的实质是什么?继续向下翻看,大臣们紧接着解释了这条答案——“仁道、孝弟(悌)、慈惠、礼义、忠信以行之。”

这就是文王的德行,也是后世儒者认为的圣人之行——仁、孝、慈、敬。我们接着往下看: 周公旦代替哥哥武王摄政时,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制礼作乐,二是营建东都洛邑。 孔子在《论语·郑玄注》中讲到“盖文武之道,周旋进退,如此而已”,并引用了《逸周书·大聚篇》中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昔武王伐殷,遍告诸侯曰‘毋叛!’至于牧野,乃誓众曰‘努力啊!’道出二百里,而告百姓曰‘大家赶路吧!’于是乎道既大明,万民乃成。” 这似乎又提到了两个概念:一个是“文武之道”,另一个是“仁义”。前者指一种行为准则,后者好像是一种德行。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孔子说过一句话能帮助我们理清头绪: “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他认为实现仁的最好办法就是自我要求——我想要仁,只要我愿意施行仁道,仁就存在于我的心中,我也实现了仁。也就是说孔夫子认为仁是可以通过个人修养达到的一个境界。 但是如果单纯把“仁”定义为个人的道德修养,那它似乎无法解释《左传》等典籍中所看到的很多类似“仁”的行为: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说他这种思维太慢了,应该快刀斩乱麻,干脆果断一些。 柳下惠夜宿馆舍,正赶上主人喝醉了酒回来得很晚,柳下惠担心他走错道路,就披衣而起替他开门。 晋楚城濮之战时,晋国大夫先縠不听从统帅赵盾的命令,擅自行动,破坏了晋军的阵型。晋侯问他理由,他说因为“吾闻君善武士,敢坏其度?” 我听说国君您爱护勇士,我怎敢破坏他们的纪律? 像这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仁”泛化到一切人一切事上的例子在儒家中比比皆是。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儒家相信仁是天下的至德,是可以让天下归服的大道,也是每个人可以追求的最高人格理想。所以它必须是无穷无尽,无处不在的。

晋思琪晋思琪优质答主

这个题目问错了,应该是哪五运对教育影响更大呢? 首先从五运来看: 一阳年属木——春天到夏天,适合播种子长树; 二阳年属火——夏天到秋天,适合生火烧饭做饭吃; 三阴年属土——秋分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谷雨清明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清明谷雨立 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惊蛰春分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以此类推吧。

其次看看各季的教育情况: 春季是草木萌发的时候,需要人们去种树、培土(培养品德),这个时候不能偷懒,否则就耽误了收成。夏季是阳气最盛之时,也是作物生长最快最有希望丰收的时节,所以应该多给些阳光雨露和关心爱护,让它们快长大。秋分的“分”字是一个刀字,象征收割,是个杀伐之始,意味着该砍树了,因此这时的树木不宜再增加营养。到了冬季,天地闭塞,万物归藏,学校可以关门了,让大家好好休息一年养精蓄锐准备来年再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