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相克怎么?
相生,就像父母子女的关系一样,是一种相互资生的关系;相克则像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种相生相克的规律,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了。在内经中,把自然界分为天、地、人三部分,分别对应着气、形、质。人的体质也有上、中、下之分(注:中医论的体质与现代医学不同,不是单纯指体型,而是指形体结构上的差异),并各有其相应的生理功能,这些都在《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中有详细的论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总之,在内经看来,人体的各个器官虽然分属于不同的系统,但都是相互联系、互相关联的,而不是孤立的存在。在调治疾病时,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见病治病,而应该学会运用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来指导临床实践。 比如说,有人因劳累过度,出现胸闷、心慌、喘不过气来的症状,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是心脏供血不足,从而服用一些补气养血的药。其实,这样做未必正确。
因为人处在劳累状态时,气血本身就会涣散,此时应当通过养心安神的方式来恢复心气的旺盛,如果劳劳不辍,气愈耗愈虚,血愈行愈散,不但神得不到养,而且病反而会加重。这就是不了解脏腑之间的关联,盲目攻伐所致。实际上,休息一段时间后,心神得养,气机得疏,血液得行,病症自然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