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五行属什么?
《康熙字典》中“谋”字条如下: “谋”字,《说文解字》解释为“计也”。段玉裁注解说为:“《书》曰‘谋及卿士’,此云‘计也’,谓与臣下商量其事也。” 可见古人早已认识“谋”字有“计算、谋划、打算”等义。而古文“謀”字写作“謨”,也是由“莫”和“言”两部分组成的会意字。《說文解字·言部》:“謨,計謀也,从言,從某。”“某”即古文字中的“心”。所以“謨”字本意为“心里盘算着讲话”,引申出“谋略、计划”之义。
那是不是说“谋”或“謨”就只表示“计划、策略”的意思了呢?也不是这样。因为“谋”还有“图谋、阴谋、谋取”等义;“謨”还有“献谋、进謀”之义。这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但是仔细想来,这些后缀词语并不是对“谋”和“謨”的简单重复。
“图谋”就是“谋划要搞到(某个东西)”,这个“搞到”的过程是“图谋”的内容;“阴谋”是说这种策划是“阴”着的,即偷偷摸摸进行的,其内容自然是不可告人的;“献谋”就是提出自己的谋略,这里强调的是“献策”,那么“谋”就暗含了被采纳的可能性;“进谟”的“进”是进步、进化的意思吗?不是,它是“进谏”的“进”,指向君王进献谋略。
我理解“谋”字的字形演变是这样的: (金文字形) 小篆写法(篆书字形变化比较大,不一一给出字形演变过程) 隶书(汉代通行字体) 楷书 现在使用的简体汉字 也就是说,在古代,人们是通过形变(偏旁的变化)来区别“谋”的不同意义的,而现代汉字则通过字形(繁简)和字音(多音)来区分。因此出现同音字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古代人区分同音字的方法太有限了。这也是当今汉语面临语音、字形、字义分化而导致的“一字多音”、“一字多形”现象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