锨的五行是什么?
“锨”字,《说文》释为“耜属”(一种古代农具)。许慎在“辛部”解释“耜”字时说:“似耜而广。”段玉裁注云:“谓似耜而广,其形若之,非耜则非象耜者也。”“锨”字形似“耜”且上下结构。可见“锨”字从“莘”得声。古人造字是很严格的,如“音”字从“音”得声,“高”字从“高”得声,如此等等。“锨”字显然不是从“辛”得声的。因为“辛”字古音读如“新”。《诗经·小雅·楚茨篇》“有飶其香,景福云蒸。”郑玄笺:“飶,馨也。”王先谦补正:“《诗·周南·芣苡篇》‘芣苡’,徐邈读若‘彼逸’……此皆与‘辛’同音切。”由此可见“辛”“新”二字在古代是通假字。那么“锨”字就不是从“辛”得声了。它只能是取义于“薪”(木柴)。古人发明了一种叫“耒”的工具用于耕作,又发明了一种叫“耜”的工具用于收割庄稼(《荀子·大略篇》:“耨耜必待冬,暴猎勿卒,始农莫富。”杨倞注:“耜所以犁地插禾,暴猎者以风疾,不可以卒。”),但“耒”“耜”都是耕田的工具,不能用来烧火做饭。于是又发明了一种叫“炊耜”(也称“爨耜”或“鬴耜”)的工具用来烧饭。《礼记·檀弓下》“祭用爨耜。”孙希旦集解:“爨耜,方鼎也,其形制盖如釜。”《庄子·盗跖篇》“曾不如庖人执爨。”成玄英疏:“爨,爨耜也。”可见“锨”字的本义就是像“耜”那样的一种烧火做饭的工具。
关于“锹”和“锨”的区别,《尔雅·释器》:“锹谓之锸。”郭璞注:“今江东呼锸为锹。”李巡注:“锹、臿,二名同一器械,头锐而身长。”可见“锹”是与“锸”同一个工具,只是形状略有出入而已;《集韵·先韵》:“锨,刈土器。”可知“锨”是用来割土的。“芟”和“锨”是两个不同的字,却都有着相同的本义——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