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五行属木吗?

邹光安邹光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秦时期,人们把土地分成九个区域,称为“九州”,而“冀州”的范围包括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河北西南部,也就是汾河下游及晋南、豫北地区。在黄河中上游以及汾河谷地,这一带是上古时期黄帝部族的活动中心,所以又被称为“帝丘”或“有虞氏之地”。《尚书·禹贡》中记载了尧舜时代,这里的地貌特征: 冀州……厥土惟壤,下土坟垆。

关于“坟垆”的解释,东汉大文学家王充在《论衡·书虚篇》中说:“坟,土之高者;垆,士之厚者。”而南北朝学者郦道元的解释要更具体一些,他在《水经注·滱水》中这样写道:“土石相杂谓之‘垆’也,状如砥而坚,宜为器用。今人以烧灰沃田,利乃甚焉。”可见,这地方的土壤,是由黄土和青砖黑瓦混合而成的,应该属于黄壤或者棕壤一类的土壤,和草木没有多大关系。

不过,这种土壤结构虽然不适合草木生长,却很适合谷物类植物,因此这里被开发成了中国最早的农业区之一。后来,周朝建立,为了奉祀祖先,他们选择了晋南的蒲坂作为国都,从而将这一带命名为了“蒲坂”。 “邑居桑野,黍稷繁茂”(《史记·周本纪》),这里的田野里,到处都是种植黍稷的庄稼地。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由于铁制农具的应用和牛耕技术的普及,这里出现了大面积垦殖,农业产量大增。为了表示对祖先的敬重,赵武灵王在蒲坂附近修建了供奉始祖叔虞的祠堂——晋祠。

至于“稷”字,最早出现在周朝典籍之中,意思是指代周人祭祀的土地神。汉代学者郑玄注释《祭法》时说过:“稷,五谷之长。”而在北宋年间编撰的类书《太平御览》里则说:“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播百谷,其树谓之稷,此五谷之长也。”看来,这个“稷”指的就是我们今天种植的稷子,一种禾本科植物。它和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不同,不是人工培育出来的品种,而是原始农耕社会自然繁衍过来的粮食作物。因为它的籽粒粗硬不易消化,所以不适合用来做淀粉类食物,而是用做饲料或者酿造清酒。

占怀开占怀开优质答主

稷五行属火。

在古代,稷指的就是粟(谷子、小米),粟脱壳之后成为小米。而后来,稷慢慢就成为了谷类粮食的总称,比如《孟子·尽心》:“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赵岐注:“五谷,黍、稷、菽、麦、稻。”后稷,也指农官,古代掌管农事的官。

稼:稼指耕种谷物,是谷物生长在田地里的俗称。如《吕氏春秋·任地》:“五穀,穅、稷、粟、梁、秫也。”

粟:粟,亦称“稷”,脱壳后为小米。庄子·外物》:“藏舟於壑,藏山於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然不知。”

黍:黍,脱壳后的俗称就是黄米,黄米粘性较大,多用来制作糕、馍。

粱:粱,是粟的优良品种。粱米没有粘性,分为有毛的和无毛的两种,有毛的称芸黄粱,无毛的叫白粱。粱的营养价值高于其他谷类。粱既可以食用,也可以酿酒和造曲。

菽:菽是豆类的总称。“菽”字从菽,从叔。菽是草名而叔从肉表义,叔当为“叔”。叔即叔齐,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长子公子伯夷的弟弟。在孤竹国国君死去后,兄弟俩互让国君之位而先后逃走。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伯夷与叔齐认为这是以臣伐君,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所以当武王伐纣胜利后,二人坚决不吃周朝的土地所出产的食物,最终饿死在首阳山。周朝的帝王为了纪念他们的气节,就把不能下种收获,不能再生产的“叔”献祭于社稷和宗庙。从此,人们就将“叔”与“菽”相混同,用菽表示豆类、豆子。菽即豆,有青、黄、赤、白、黑五色,通称五菽,亦称“五豆”。菽字也作为古代粮食作物的总称,在“五谷”中即包括在内。

稻:指所有能种植的稻。稻的栽培历史悠久,是古时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稻谷收割脱壳后,称“米”,俗称大米。

麦:麦也是栽培历史悠久的粮食作物,分春秋两季播种和收获。麦的品种有大麦、小麦等,麦也是人们的粮食和制面粉、白酒的重要原料。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