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为五行的什么?

盖诗茹盖诗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是周易里关于时间卦象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需要先明确两个东西,一个是时间与阴阳的关系,另一个是时辰与卦象的关系。 一个简单的记忆方法可以把时间和阴阳的关系理解为“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而冬至和夏至分别对应的是子月(冬至)和午月(夏至),从冬至开始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到了夏至这一天白昼达到全年最长,午夜变为正午,也就是“子夜春分雁将归”;过了夏至白天又开始逐渐缩短,到冬至前一天白昼达到全年最短,午夜再次变为子夜,这是“午间秋分鸟飞离”。如此往复循环,每年循环一次,周而复始。

每一个时辰在24小时之中占三个小时,也就是说每一时值两个节气。每个节气有15天,每一天又分作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一个小时,这样的计算正好一个节气的时长被分成六等份,每两个时辰之间的时间长度恰好等于一个节气的时长。 六十甲子记日法中,第一天正好是甲子,也是子月的开始,此时一阳生,地下的草木刚开始发芽,动物都还处在冬眠期。第二天是乙丑,丙寅,丁卯……直到癸未,这十干与五方的配合形成了六个地支,即子午卯酉为阴,丑寅辰巳为阳。第三个十天是甲申,乙酉,丙戌……一直到最后一个天干用完,刚好一周,在这七天的时间里白昼越来越长,夜晚逐渐缩短,万物都在这个时候萌发。最后十天是从戊寅开始,一直到癸未,每天一个时辰,相当于一年中的两个月,这个时候阳气已经充足,万物都开始生长了。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周而复始的农历计时体系当中,前半个月属于阴,后半个月属于阳。而在每个月当中,上弦月和下弦月属于阳,朔月和望月属于阴,也就是上弦初三月和下弦末三个月属阳,而朔望月则处于阴阳中间,没有固定的属性。 而八卦正是按照阴爻—阳爻—阴爻—阳爻的顺序排列的,其中震巽坤艮属于阳,乾坤坎兑属于阴。所以辰时的五行应该是阳土,因为阳土对应的八卦是震卦。

诸葛瑞兆诸葛瑞兆优质答主

辰时在五行中属水。辰时的五行属性根据十二地支得来。辰时是指上午7时正至上午9时正,即上午7时至9时。此段时间是早晨的开始,上午的开始。而十二地支和十二时辰及五行的对应关系为:子(上午11时正至凌晨1时正)午(中午11时正至下午1时正);亥(上午9时正至上午11时正)巳(上午1时正至上午3时正);戌(上午5时正至上午7时正)卯(下午3时正至下午5时正);酉(上午7时正至上午9时正)辰(凌晨3时正至凌晨5时正);申(下午5时正至下午7时正)寅(凌晨5时正至凌晨7时正);未(下午7时正至晚9时正)丑(凌晨7时正至凌晨9时正);午(中午11时正至下午1时正)子(上午1时正至上午3时正)。

其中,东方的寅、卯、辰,在五行中属木;南方的巳、午、未,在五行中属火;西方的申、酉、戌,在五行中属金;北方的亥、子、丑,在五行中属水;中央的辰、戌、丑、未,在五行中属土。

那么辰时属地支中的辰,属于东方,所以五行属木,而东方的“东方甲乙木”,又称“长生木”。

问题:什么是五行呢

解答: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创造的用以解释宇宙万象的生克原理的一种学说,它在文化上与阴阳五行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民族特色非常强的社会心理思维模式。

五行者,即木、火、土、金、水之谓也。五行为物质世界不可再分的五种最根本元素形态(古称五材),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由这五种具体物质相生、相胜之中而形成和变化的。

五行之说,起源甚早,成于殷周,盛于春秋战国。最初是以五材说的形式出现。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曰“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曰“若五行之质,则五味、三臭在焉”。这说明,五材本来是指五种物质,而不是五种属性。所谓“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甘誓》和《周易•坤文言》。两文所述的五行,都是指“金、木、水、火、土”。这一说法被后世所从,五行的概念才开始确定下来,逐渐被神化,其生成和变化规律也相应地形成并完善起来。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可称为五类)所构成的。这五类的物质称为“行”,即具有十分确定的特性,可以单独地作为宇宙中的存在而发挥作用的物质,它们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不同质能(力)的元素。

这五种物质,互相生、克而进行转化着,周流运行不息,变化复杂多样,是宇宙存在、发展的真实动力。这一观点是五行说基本的哲学思维,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后来,五行思想被唯心主义哲学家们纳入自己的体系中,加以歪曲和改造。于是,五行说便转变为解释政治上的等级制度和宣扬“皇权神授”学说的工具,成为封建思想的组成部分和文化心理思维模式中的重要一环。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