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属于五行属什么?
“五行”这个词在现代的易学界和命理界经常被用到,但很少有人去探讨其确切含义。 很多人都知道“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形态,并以此判断事物的属性。比如人体的五脏: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人的五官:耳为肾所主,故称“肾在窍为耳”、目为肝所主,故称“肝开窍于目”等等。这是“五行”最广义的理解。这种认识来源于《黄帝内经·灵枢》中的五音五味篇: “五行者,五官也。……故曰:有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胃,咸入肾,淡入膀胱。是谓正气。”
但中医讲的“五行”还包含有医术的含义,指运用金、木、水、火、土五种治疗方法来治病。这是来自“五运六气”的说法。所谓“运”就是运行、变化的意思,“气”是气候、阴阳二气的意思。“五运六气”认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划分了“十二地支”,每十二年为一个周期,每一周期的开始,第一个月的干支与末一个月或末尾几天的干支是不同的。
以2021年为例,春节初一是腊月二十八日,干支为“辛丑”,而最后几天则为“庚子”。按照“五运行”的观点,每年最后一季(立冬到大雪之间)的干支都与年初(立春到大暑之间)的干支不同。这就是“六气”中的“终之气”——“寒气不下不热”的开始,时间是从冬至开始,大约三十天左右。 每年四季的最后一个月称为“暮气”,也叫“土末”,这一阶段的五行属于“土”,因为冬季属水,而水运必须靠土壤保存和支持,所以“土”是整个冬季的主宰。
这样到了第二年的春季,五行又开始了新的循环——木旺乘土。 在这个“木—土”循环的过程中,根据季节的变化,每一个阶段的“土”具有不同的特性。
春天(惊蛰至谷雨)土性湿润,类似土壤里的湿气,被称为“润土”;夏天(小满至大暑)土性燥湿,类似烧过的泥土,被称为“燥土”;长夏(立秋至白露)土中寓水,处于天地之间,被称为“中土”;秋分过后,金气渐盛,“中土”被“金”所克制,趋于清肃,类似于未受污染的空气和雨水,被称为“清气”;冬至之后,水旺侵土,“清气”被慢慢稀释,逐渐转化为“濡土”(类似被水浸透的泥土);来年春分时,“濡土”又化身为“润土”,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