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字五行属什么属性?
《说文解字》:“齟,刃所以交者。从金,主声”,意思是用刀片割东西的磨石(即砂轮)。 《康熙字典》里对“齟”字的解释引用了《广韵》:“齟,《集韵》祖阮切,音纂。《玉篇》磨也。《廣韻》研也。
通过以上文献记载可以看出,“齟”字最早的意思是指古代一种用来研磨的石头。这种石头表面比较粗糙,可以用来磨刀、磨墨等。由于古代没有金属刀具和印刷技术,因此“齟”字表示的意思与现在完全不一样。 金在五行中代表西方,颜色为白;而木代表东方和春天,颜色是绿。古人用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给事物起名字,以表达万事万物的相互关系。比如,水(润下)克制火(炎上),所以带“水”的字一般含褒义,如“清、洁、泽”等等;而木克土(稼穑),所以带“木”的字一般含贬义,如“休、杉”等等。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把刀子磨快了叫“齟”了——因为“刀”这个字含有“金”,而“齟”字含有“木”——正是“金克木”的关系。 后来人们使用“齟”字时,其含义有了扩展。《现代汉语大词典》中“齟”字的第一个意思是“用刀削”,第二个意思是“摩擦使锋利”。实际上,这两个意思都源于它的本义“磨”。另外,由于过去造纸术不发达,纸张很珍贵,因而印章多用木刻,称“木印”或“木章”,所谓“雕版印刷”就是指将文字雕刻在木头板上,再刷上墨,进行印刷。这个过程需要用到刻刀和砂纸等工具,必然会产生“粉尘”“碎屑”,因此“木”就自然地成了印刷业的代名词。清代李渔著《闲情偶寄·词曲部》中有句“齟碟排衙”,指的就是演员们带着道具(刀、枪之类)练习武打的动作。“齟”字后来的用法已经接近现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