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在五行中是什么?
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五行学说中对自然界五种元素的划分。 实际上这五种元素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抽象认知,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它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于宇宙的认识,也对中医等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是这样阐述五行的:“五气更立,万物变化。” 后来五行学说传入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中国东北等地区时,因为受到当地文化影响,它的含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金木水火土”的排列顺序,这种顺序的变化是因为受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观念的影响。
阴阳在中国传统哲学里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古代中国人眼中世界是由阴阳两种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因此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是阴阳两部分的组合。 所以按照这样的排序方式,五行就不再是单一的元素了而是由阴阳两个部分相互作用的五个阶段。 金:阴中有阳,阳极生热 水是阴气盛极而生的,它在五行之中属阴。但水遇到火就会燃烧,也就是说水中含有阳气。如果水过多,那其中的阳气就会消散,剩下的就只有阴了;反之,如果水过少,那其中含有的阳气就会越聚越多进而生成火焰——这就是金的由来。所以古人说“润下作金”。
木:阳中有阴,阴盛则木 与金相反,木是阳中有阴且阴盛阳微的物质。它就像树木一样枝叶茂盛,充满生机。但是只有春天里的树才能这样。到了夏天,树木虽然依然挺拔,但它里面的阴阳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时如果遇火烧灼,里面的水分被蒸发,它就不是木了——这个过程就是“化木为火”。所以说“木曰曲直”“曲直作火”。
火:阴阳平衡,温润而有光采 火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物质。因为它既不是单纯的阴也不是单纯的阳,而是阴阳平衡的中和之物。如果没有阴阳平衡,那就不会有火的温暖和光明。但如果没有阴或没有阳,那就不能成形,也就是“形不成物”。所以说:“火日炎上”“炎上成土”。
土:阴阳循环,生生不息 土生万物,它是阴阳循环而生生不息的起点。从阴到阳,再从阳转阴,这样循环往复,就如大地承载万物而不穷尽。所以《中庸》上说:“土爰稼穑。”(爱是说“生育、养育”)
水:阴阳交合,流动不歇 水是阴阳交汇而成滋润万物的精灵。它就像那个载着灵魂的躯壳——“神魂灵魄”一样不停地运动着,如《易·系辞》所言:“行云流水。”
金:阴阳对峙,刚柔并济 金就像那个在秋天里成熟并且具有丰硕内涵的植物。它外硬内软,外表刚强而内核柔软。这种内外兼有的特质,就如同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金曰从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