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师结局什么意思?
夺师有三个结局,即生夺师,死夺师和平夺师。
所谓生夺师,就是趁敌军行军宿营时军阵混乱之机发动突然袭击,乘其惊慌失措立足未稳之时将其击溃。生夺师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敌军正在行军途中,或是才刚到达扎营地域正准备宿营;
二是要在敌军惊慌、疲惫,士气沮丧、注意力分散之时进行突然袭击,乘敌没有立足之地、不知虚实之时急袭;
三是夺师的目的是瓦解敌人,使其在丧失抵抗能力之前就丧失继续作战的意志,不战而降,这同兵不释甲、马不卸鞍的奇袭战法是一样的。
所谓死夺师,就是要在平时就了解掌握敌人的虚实情况,弄清敌方主将的志向和能力,寻找可以制胜敌军的决定性因素和致命的弱点,集中优势兵力攻其所必救,迫使其倾巢出动应战,然后在运动战中予以各个击破、全军歼灭。如《三十六计·趁火打劫》说:“敌之营寨初立,未可轻攻。宜待其军力渐合,而我兵益集,彼懈我锐,击之必矣。譬如奔禽窘兽,必先自卫;猎者知之,借物使威。穷之险地,禽兽尽获。”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谓平夺师,指的是敌人占据险要地形,兵车辎重俱全,有坚固的工事屏障,有强大的兵力作后盾,又有充足的粮秣可供长期固守。此时就应该寻找敌人防守的薄弱环节,或以计谋离间敌人,或以佯攻牵制敌人的主力,而将重兵用于主攻方向,力求一战成功。《三十六计·指桑骂槐》曰:“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说的就是这种状况下的用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