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氏最后结局如何?
孟昭氏是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中记载的一个历史人物,具体典故出自《资治通鉴·周纪三赧王十七年》:“晋杀其太子的母亲孟夫人,孟夫人是齐国人,姓孟,孟家是齐国的贵族,孟夫人是齐威王的小女儿,嫁到晋国,生了太子。太子的母亲杀了,不能安身于晋国,于是向齐国逃去。
孟夫人逃亡途中,路过卫国,卫国国君卫嗣君招待她,送她礼物,又派人护送,派人向他的相国田单报告说:“不肖子孙杀死他的母亲,齐国的公主流亡到这里,寡人派人护送她,让她到她想去的地方,可以吗?” 田单说:“不可以。《诗经》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王的天下虽然古老,但它的国运却是新的,为何呢?是不断革新的缘故。《易经》说:‘革,去故也。’变革,就是要除去旧的东西,所以圣人顺应天意,废除不好的礼乐,立新的礼乐就是这个意思。《诗经》说:‘周公之勤,不盈不倾。’周公的勤劳,是因为不满不倾的原因。’《尚书·泰誓篇》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上天以老百姓的视听为视听,上天以老百姓的视听为视听。孔子说:‘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那么政令就不在大夫手里。
孟夫人是齐王的女儿,太子的母亲,有母仪的威严,现在晋国杀了她的母亲,卫国又庇护了她,使她不能去就戮,所以《春秋》中说晋杀其太子的母亲。齐国,是周朝的母弟,卫是周朝的甥舅,周朝,是天下的本,本干有不顺,晋以诸侯之位,却擅自杀死太子的母亲,以此作为诸侯的表率,是上逆天理,下败人道的行为,如果听从卫嗣君的话,把孟夫人送到她想去的地方,那么晋国以后就会轻慢齐国而骄横天下,天子的权势就会越来越弱,齐王的威严越来越轻,天下的纲纪也就越来越乱,周朝的制度也会越来越坏,这样下去,周朝早晚会被代替,齐国早晚会被灭亡。所以不能庇护孟夫人,也不能听从卫嗣君的话。”
卫嗣君听从了田单的话,对孟夫人不加庇护,孟夫人没法,只好继续向北跑,最后跑到晋国去了,晋国国君晋幽公又把晋国的公主送给鲁国,孟昭氏于是娶了公主,不久,晋幽公把太子杀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