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五行属什么?
五行学说最早见于阴阳家的著作,在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一时,后来才为医学家所吸收用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以及疾病的治疗原则。 《尚书·洪范》说“五行”是“次第相生”、“彼此相胜”的关系。这就是后来的五行相侮(又称反侮)和子母补泻的理论基础。如金能克木,但水能克火,火又能克金,当金被水克制后,就不能再生木了;而木本被金所克,现在火来救木,木得到火的帮助就能反过来制伏金即木反侮于金。这种相克关系上的变动就是相侮。反之称为相得或相乘。
金有受木侮之患,临床常见肝虚则易招致肺实之象的病症。例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的“木郁发之…乃为肝痹”的论述,即是用五行相乘理论来说明肝病可以影响及肺而导致肺气壅塞的病理变化。后世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又进一步发展了五行生克乘侮等原理,用来说明人体生理与病理方面的许多复杂现象。并逐渐形成了脏腑辨证的基础内容之一。
如何理解上述内容呢?我们可以打个比喻来帮助理解。我们知道河流从高山上冲刷下来的泥沙都流进大海。但在海洋中,各种形态、大小、颜色的沙石都有,它们并不是从高山上冲刷下来时就如此分化的,一定是经过长时间的变化形成的。这就好比人体的五脏,五行就是五种河床类型,不同类型的河床上冲下来的沙子形状不同,颜色不同。金就相当于坚硬光滑的小石头。土就相当于柔软细腻的沙子。水是流动的,所以水在江河湖海中流动时会产生不同的形态。
那么五行是怎么对应的呢?比如东边这条小河,它是由西边的山冲下来的,因为西边山高水急,所以这里的金沙比较多些,这里的大石头也比较多,于是这东边的河道里就全是金沙和粗糙的大石头。而南边那条河的河道里的沙石比较细腻,而且色彩斑斓。这是因为南边山高林密,雨水丰富,水冲下的石头泥沙比较松软,而且含有铁、铜等矿物质,于是在南边河道的砂石就显得五彩缤纷。北边的河水冲下的是大量的泥浆,因为北方地势平坦,水土容易流失.到了海水里就成了一抹泥浆色。西面的河水则大多是坚硬的砂石状。
这样我们就把五行和自然界的事物对应起来了。同时我们还知道,五行之中,水可以制火,也可以生木,火可以生土,也可以克金,金可以生水,木可以克土。这样我们就大概明白了中医是如何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进行养生的道理了。
比如说你肝火偏旺,你可以多吃些水生金的食物来抑制肝火,比如白色食物,比如百合、银耳之类...或者吃一些金克木的食物泄肝火,比如萝卜之类的降气消滞的食物,当然你也可以吃一些木能疏土的食物,比如山药、山楂这些健脾的食品,通过调理脾胃来达到疏肝的目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