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五行属性是什么?
五行的概念最早出自于道家典籍《黄帝阴符经》,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相生”和“相克”两大关系体系,衍生出了很多古代哲学和政治理论,如阴阳、刑德、易象、兵家阵法等,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五行学说逐渐出现了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地方,被赋予了迷信色彩,因此现代科学更倾向于将五行看作是一种哲学思想而非自然法则。
在具体的应用中,不同学科根据研究对象、目的和方法的不同,会对五行做出不同的定义。 在中医学中,五行是指肝、心、脾、肺、肾五大器官的生理功能; 在风水堪舆学中,五行则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形态或元素; 而在玄学界,五行就更为宽泛了,包括了山、泽、雷、风、水、火六种神灵和四象(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再加上东方属木西方属金的五方元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五行系统;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五行天运术”中的五行,则是指日、月、木、火、土这五个天体及其相应的天干地支纪年法。
这种划分方法主要起源于《淮南子·天文训》,后被《汉书·律历志》继承和发展。 根据古人测算得出的结果可知,日月木火土这五颗星球的运动轨迹各不相同,因而各自所代表的时间周期也各有差异: 日行周天为365.24289978072天,分为十二辰,一昼夜为十二时辰,对应十天干中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月行周天为27.32158492620天,分为二十八宿,以朔望弦望晦朔朔弦朔望之分度; 木星每年绕太阳一周需要11.8626年,故有“十步千岁,一步千年”之说; 金星每绕行一周需224.701天,而每天正好是24小时,于是被称为“恒久金星”; 火星约两年运行一周,所以又称“岁星”,同时它又是最亮的行星之一,因此也被称为“荧惑之星”; 土星的公转周期长达29.4644年,因其环状外形而得名“大圉之星”,其外围的环带共有七圈,又被称作“七星之墟”。
由于以上五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且运行速度又有快慢之分,所以古人通过长期观测计算发现了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规律——即所谓的“相生相克之道”,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生克法”。具体来说就是: 一木生三火; 三火生二土; 二土生一金; 一金生四水; 四水生一木形成了一个循环往复而又生生不息的过程。 如果按照这个规则来进行的话就可以得出一套完整的天文历法体系来指导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甚至是预测未来变化趋势从而趋吉避凶,这就是五行天运术的由来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