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什么叒?
【1】五行:五行的概念产生于战国时期,它最初是用于说明自然界万物变化的奥秘的。战国中后期的齐国人邹衍吸取各家思想,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并用以解释宇宙起源、地理变迁和人伦秩序等。他以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这五种最基本的元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和作用方式,即“相生”和“相胜”(也称相侮)两种关系;五行与五常(仁义礼智信)、五色(青黄赤白黑)、五音(宫商角羽徵)、五味(酸苦辛咸甜)等相互搭配、相互联系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思想体系。在五行说中,木行代表东方,火行代表南方,土地居中央,金属行代表西方水行代表北方。这五行为一组,循环不已地推进着世间万物的变化演进。 于是人们便用五行来指称自然界中的五种物质,如木指木材,木指树木,木指灌木,木指枝条,而火则指的是燃烧着的物体所发出的光和热。这样,五行也就成了构成天地万物的五大元素。
【2】六书:汉字构造原理有六类: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中最早记载的是许慎《说文解字·序》中“象形、像形、会意、导音、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之说。东汉末年,王充在《论衡·正说篇》中将上述六法扩展为八体,增添了“视创”、“听训”两类,并将六书中的“指事”改为“指视”。魏晋年间,刘熙在《释名》中,又将八体扩充成为九类,将“视创”改为“建类”,并新增一“象事”。至此,“六书”之名始见流传。北宋时期,赵匡在《七录》一书中对六书的分类作了详细的解说,正式提出了“六书”一说: 象形——画成事物 本体 随体诘屈 “画成其事,谓之象” “象者,像也.象得失之形,以此象之” (《周礼·地官·大司徒》) ——举例:日,月,人,手,口………. –––––––––––- 指示——表示向背 上下左右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谓之象者也.”“视而可识,察而可见谓之‘示’"(《周礼·地官·大司乐》) ——举例:上,下,三,四…………————— 会意——比合上下 互相参差 “会意者,比此类是……”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谓之‘会’” ——举例:信,休,犯,冒,莫…………——— 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举例:家,河,江,湖,溪,池…… —转注——“考功训转,考绩训注 ”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保也…” ----举例:予,赐,臣,民…………----- 假借:“无制曰假”"本无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