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三才是什么?

长孙玉梓长孙玉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为木火土金水,为古代相术基本知识之一。 《玄门正宗奇门遁甲秘本》之卷二曰:“五行者,相生相克之道也;三才者,天地人阴阳之体用也。天有九曜星君、五方五帝、南极仙翁、北斗七星、四圣真君等神;地有九州社稷之神;人有五脏六腑之神。” 《地理心学要诀》云:“五行即水火土木金之谓(注:上属阳下属地)。”“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地支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五行的相生关系可以用下面两幅图表示: 图中黑色箭头代表行生,红色箭头代表行克。 三才的含义是天地人之和,古人认为天地人各由一太极组成(如易经的太极八卦),所以有三才的含义.

例如一个人,他的身体可分作三部分就是三才了:头胸腹;他的手也是三才,手掌,手指,手背;双脚亦然,足趾足背足底,这样就有九个部位就合乎九宫之数,这就是古人将人体与八卦相应的原因吧!在风水中经常用到这个九宫,就是将一个长方形分为九宫,每宫有一个数字。 九宫是: 洛书九宫图如下: 关于三才的含义可以这么理解: 天有五气,金木水火土,构成万物。地有五味,酸苦甘辛咸,化合万类。人秉天地之气而生,故五脏亦有五味,肝心脾肺肾,化育生命。因此中医把五行应用于解释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五行又可理解为五种运动形式:动、静、缓、急、通。这五态分别关联着人体的五个器官:胆、肺、脾、肝、胃。 中医认为人体的正常活动离不开这‘五态’,而人体的疾病也多由这‘五态’失调所引起。比如:

1、怒——由于过怒可引起机体一系列生理变化,最突出的表现是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活动兴奋性增高,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胃肠蠕动加强,血中肾上腺素等升压物质增加。若长期如此则会引起肝胆功能失常,脾胃受损等病症的发生。因而保持心情舒畅、心情愉快,是预防肝疾患的关键措施。 在五行对应关系中,木主疏泄。肝脏具有调畅气机的作用,肝气舒畅条达有助于调节其他脏腑的活动,使全身气血通畅。如果因情志不遂,恼怒抑郁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胃则出现腹痛、腹泻等症。此时可以服用逍遥散进行调理。其药方为:柴胡9g,当归6g,白术9g,白芍9g,茯苓9g,生姜5片,薄荷3g,炙甘草3g。水煎服,日服两次,早晚分服。

2、喜——《灵枢·口问篇》中说:“悲忧伤肺,喜怒伤志。”可见过度喜悦同样会对人的健康造成损害,因为大喜可使心血耗伤,表现为面红目赤,眩晕耳鸣,心烦意乱或精神恍惚,失眠多梦,甚至吐血,或喜笑不休等症状。因此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是防止心脏病及脑中风发生的重要一环。 可选用酸枣仁汤来治疗因大喜引起的神经衰弱。药方为:炒酸枣仁末15g,川芎6g,栀子9g,黄芪30g,知母9g。水煎服,每天一剂。

3、思——《素问·举痛论》说:“思虑则伤心。”思则有邪,邪则气滞,气结不散,久则成瘀,进而引发多种病变,诸如冠心病、慢性胃炎等等。 所以平时应少思考多动脑,以免伤了心而致病。

4、忧——《黄帝内经》中指出,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七情内伤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诱发心肌梗塞等疾病。因此,预防心病就要保持开朗的心情,切忌多愁善感。

5、恐——《素问·举痛论》中说:“恐则伤肾”。恐惧常常使人惊慌失措,汗出肢冷,呼吸急促,以致肾气不固,肾精外泄,可致阳痿遗精,腰膝酸软,小便失禁或余沥不尽等症。所以要克服胆小怕事的心理,增强自信心,以抵御不良情绪的侵袭。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