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五行属什么?
《易经》是群经之首,“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古人研究天地宇宙阴阳的变化规律所创立的一门学问,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行就是古人根据自然界的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变化而推演出来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尚书·甘誓篇》中,其中记载了夏禹征伐三苗的战争动员令中有这样一句“惟时夏后氏皇帝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怀,诸侯有畔者,乃命东师,讨而有之’”。
这句话里出现了“五行”这两个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那个“朋”指的就是五行当中的“朋”。所以这里的五行是指五种朋友关系,而不是五行的意思。 而《易经》中记载的最多的也是五行之间的关系和变化,以及推演出事物的走向和发展趋势。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就是用五行来解释和推演万事万物的变化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五行”是从《易经》当中发展而来的,也就是说它是属于《易经》体系下的内容之一。
我们再来看看《黄帝内经》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论》里面是怎么描述“五行”的 这一段话里提到了黄帝、岐伯这两位古代圣人和他们讨论了一个话题,那就是如何保持人体的健康和长寿呢?在探讨的过程中引用了《阴阳五行》里的观点认为人体的五脏与自然界里的五气相对应构成了一个循环系统,如果这种循环被破坏了就会使人得病。
再来看看《黄帝内经》中其他篇章是如何使用五行理论的 由此可见五行学说在《黄帝内经》中是作为理论基石而存在的,它并不是只作为一个简单的工具而存在。而且它的出现时间也要比《易经》的出现时间要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