喆五行是什么?

仲维满仲维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喆”字有阴阳两字,阴阳交错,是为“喆”。 《说文》解曰:二阴交于下,故上有高字。二阳交于上,故下有低下之形。 从字形看,“喆”由“二”“一”“口”组成;从读音来看,“喆”同“支”、“芝”等字,古音皆属支纽,见母;从字义来看,此字无义。

“喆”的本义当与“一”有关,或是表示天地混沌未开之时宇宙的形状。如《淮南子·天文训》中有“混沌为尧,混沌初开”的说法。又如《庄子·至乐》中也有“混沌无为,虚静无事”之言。“一”即混沌,“二”即是混沌之中分出阴阳两气的状态。

那么“喆”就应该是阴阳二气交汇的状态。汉代文学家王逸在注释屈原《离骚》时,把“哲”解释成“日月星辰也”,也就是指代星空,可能是以星象来比附“道”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参阅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初期竹简《老子》)。

古人认为日月星辰是永无止息地循环旋转的,用“转”来形容它们的运动形态。如《周礼·考工记》有“天枢,北辰也。其运而张,一日一日,谓昼。”,这里将地球的公转比喻日行中天,即白日每天自东向西的运动。再如《吕氏春秋·仲夏纪》云:“是月也,日夜分,雷始发声。”这里的“分”也是“半”的意思,是说这时太阳位于天空正中,白昼与黑夜一样长。

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太阳其实是有“年周期”和“光波周期”的,它的周年运行并不是像原先想象的那样始终如一,而是有快慢变化的,于是古人用“周流六虚”来说明这一点。如司马迁在《史记·伯夷列传》中就说:“盖闻圣人之道,仁不可执,义不可激,行不可夺。”这所谓的“六虚”应该就是指东南西北上下六个方向,也就是现在的“六合”的说法。

既然如此,那代表阴阳的二气岂不是要互相排斥吗?其实不然,古人已经意识到,阴阳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正如《庄子·天下》中所说:“阴阳持衡,四时不失。”所以“喆”就应该是形容阴阳和谐的状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