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字几画五行?

诸伊娜诸伊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13年4月15日 上午9时26分,马年第一声(mǎ)“雷”来了! 这声“春雷”不仅震醒了天地万物、也惊动了正酣睡的我们,赶紧爬起来看看这声“雷”的威力有多大……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一雷惊蛰始,万家仓廪足” 的美好景象呀! “惊蛰”,万物出乎震,故曰惊蛰。蛰者,伏而不起者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云:“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春雷乍响,惊蛰万物。此时气温回升较快,降雨增多,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

古话说得好,“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注意到了春雨的重要性。

宋代诗人陆游在《春日》中写有:“晴光弄绮羽,春水满方塘。” 唐代杜甫在《春夜喜雨》中也写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不过,虽然春雨对农作物至关重要,但若遇到连阴雨天气,又会引发庄稼倒伏、农田积水等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古人特别重视“春雨贵如油”,同时也感慨“一场春雨贵如油,下得满沟全是油”。

惊蛰之后,春意更浓。但是,此时冷空气并不消停,常常来袭扰,因而有“冷惊蛰”之说。唐代文学家韩愈在《惊蛰后竟日大雨》中写有:“天上雷声催暴雨,池中春水浸花根。” 惊蛰到清明,春暖花开,然而北方常有沙尘天气袭来,明代文学家徐渭在《早行》中写有:“路旁土谷树交加,雪满千山与万山;只恐玉关征马怯,晓行寒色遍天涯。” 除了沙尘天气,低温也是困扰农民的重要问题之一。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发现了“惊蛰”与日影的长短关系,并总结出“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的定律。东汉著名科学家王充在《论衡·四篇》中也论述了“夏食则苦菜,季夏之月,阳气极盛,阴气枯落,故宜食苦菜”的规律。 其实,古人发现的一切变化都有其道理和依据,只是现代科学研究给了更多客观的解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