羑字五行属什么?

能柏可能柏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羑,道也。从辵,攸声。”可见古文字意义上的“羑”,是形容道路、河流等曲折迂回的。 “幽”的本义也是指山路深曲,如《楚辞·离骚》中有“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而深邃”;又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左山崖之峭壁兮,岩嵚崟而寂寞”,这里的“幽”都是描述山势险要、道路崎岖的意思。

由此引申出“幽”在地理方面的其他含义,比如“幽州”,其实是指今河北北部及辽宁南部这一带地方,因为在战国时期这里属于燕国,而“燕”的方音接近今天北京的读音,所以“燕”在古代发音跟“影”差不多,因此“幽州”就发成了“影州”,后来为了避讳宋朝太祖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的名,才把“影州”改称“幽州”。再如唐诗“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钱塘江大潮非常壮观,令人神往,但不知道的是这江潮来去无定所,很难找到它的踪迹和规律;宋人叶绍翁有句“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冬欲雪冰未消,夜久风柔灯乍明”,描写的是重庆二月的气候特点。所以,古代的“幽”字在这些方面都可以通假使用。

现在来说说这个“羑”字。据我所知,目前关于这个字的字源学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所以我只能根据自己所学提出一些不太成熟的意见。“羑”从字形上看,上面部分像道路,下面部分像水,整个字形像有一条道路通向有水的地方。我怀疑这个字形是表示一条河流在崎岖道路上蜿蜒前行。从这个角度看,这个字应该属水为旁,而非属火为旁,所以部首应为“氵”而非“火”。

至于这个字的本义,我认为应该是表示这条道路或河流曲折漫长,因为中国古代的文字是有形旁表义功能的(比如“幽”字的“山”就是其中一例),而且古人造字时往往力求形声合一,那么在这里“攸”表示长度,“羑”表示道路或河道的曲折,二者正好符合这一要求。至于“周易”中的“周”,我觉得可能仅仅是说明这部儒家经典流传广泛,具有普遍性的意思,不代表这本书的内容就是对天道循环现象的解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