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属五行属什么?
“五音”,是古代五声音阶的简称. 古人以“宫、商、角、徵、羽”五个字记述音高.其中,“羽”字代表高音,“徵”字代表中音,“商”字代表中音,“角”字代表低音,而“宫”字则代表最低音。 现代乐理中保留了这一记音方式,并称之为“五度相生记谱法”或简称为“五度相生法”;它首先在意大利作曲家的作品中出现,随后在法国和德国的音乐中沿用开来。
我国最早的文字资料记载着这个系统,即公元10世纪的唐朝音乐学著作《乐书》。书中提到宫、商、角、征、羽与五声的关系——“宫生于商,商生于角,角生于徵,徵生于羽,羽生为宫”,同时它还是调式的一种表示形式——即现在的“首调唱名法”(do re mi fa so la ti do)。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唐代的疆土最大,因此其文化对中国及周边国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甚至包括韩国和日本在内。所以,后来人们发现的古朝鲜文和古文中的“五音”记法,都是沿袭了中国古代的这种记法。
但是,如果我们将目光转向西方,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相似现象:古希腊人也有自己一套“五音”体系,这套系统不仅出现在当时的文学著作之中,而且也铭刻于古老的建筑和神庙之上!它甚至比我们的东汉《汉书·律历志》中记载的“五音”还要早一千多年!
那么,究竟是哪一个文明率先创造了这种神奇的数字系统呢? 是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 公元前3500年至前2000年间,一种奇怪的字母文字在这里盛行起来,它们最初被用于雕刻在神像之后,而后被用来书写梵语,这就是著名的“印欧语系”。
尽管这些字符非常复杂,并且看起来完全不像现代字母的样子,但学者们发现其中的不少字形具有“象形”的特点,从而可以读出它们的发音。比如,下面这幅描绘的是印度河女神(母系社会)祭祀的场景,画面正中两个身材火辣的神像,正是“印欧语系”中两个最基本的元音符号“ā”和“ī”,它们象征着“母亲”。而画面中手持器具、面容慈爱的女性,则是“印欧语系”中最基本的辅音符号“ṛ”和“ṣ”,象征“养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