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五行属什么颜色?
五行生克中,并没有明确说明颜色生克的规律,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如“青木”、“绿水”等等。所以颜色的属性也是按照五行的说法来划分的。 那为什么是五行而不是四行或者六行呢,这还要从阴阳说起。古人认为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所以在分万物的时候,总是找到相对的元素进行划分。比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同理,自然界的事物也被划分为阴阳两个方面。
在划分阴阳的过程中,古人发现了阴阳是有交替性的,即某个事物在某段时间属于阳,过段时间就会转为阴,或者是先阳后阴,或者是先阴后阳。这种交替性就导致万事万物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存在的。所以在判断事物的属性的时候,也要有相对的标准。而5和6显然不符合这个标准,因为它们无法完全分解成阴阳两个部分。4则不同,它可以被分成阴阳两部分,每部分的2个数相加等于4,正好保持阴阳的平衡。所以4就成了标准的阴阳之和。也就是后来的八字算命中的“十神”——正官、偏官(七杀)、正财、偏财、伤官、食神、劫财、比肩。
用这样的方法划分颜色同样可以找到相对的颜色元素。红黄为阳,蓝天大海为阴,这样一分为二就有了绿色,这是阴阳相交之处,属于阴阳平衡的颜色。而在阴阳两极中,黑是绝对的阴,白是绝对的阳。黑色与白色就不属于五行了。 当然,这是五行与颜色的最简单关系,实际上要复杂得多。首先每个五行还分阴阳,所以五行共可分为10类,每一类对应一种颜色。其次是天干地支也都和颜色有一定搭配,这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组合,使得色彩的划分更加细致。比如甲木见丙火,就是阳遇阴,属相生之情,所以甲乙属绿色;壬癸水见丙丁火,则是阴阳遇阳,属于相侮,所以亥子属黑色,辰戌丑未属土黄色。
按照五行五色的思维模式,古人认为,东方属木,木性生发,而木又从青色而来,青色又从东方而来,所以东方属青色; 北方属水,水性寒凉,而水又从黑色而来,黑色又从北方而来,所以北方属黑色; 西方属金,金性收敛,而金又从白色而来,白色又从西方而来,所以西方属白色; 南方属火,火性炎热,而火又从赤色(红色)而来,赤色又从南方而来,所以南方属赤色。
那么,马五行属什么颜色呢?《论语•述而》中的“赤兔、骅骝也不以色取胜”这句话,回答了这一问题。其中,“以色”就是指符合五行五色的“色”,即符合东方属木而木从青色、白色的特征。这就是说,白马、黑马可以为“马之骅骝”。青色在古汉语中,有两种用法,一是指单纯的颜色,即今之所说的蓝色;二是指青色和黑色之间的一个过渡色,即青黑色。所以,黑马、乌骓马也可以为“马之骅骝”。
符合马之“骅骝色”的其他颜色有紫骝色(指介于赤色和白色之间的颜色,紫骝色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获得,方法是把黑马的腿上部和脖子等部分的部分黑色毛染成白色,即所谓的“桃花乌”)、骝色。符合马之“赤兔色”的颜色有枣骝和粟骝色。“赤兔色”即纯色,即没有黑毛的枣骝和粟骝色。
与符合马之色的“骅骝色”或“赤兔色”相对应的,是不符合马之色的“骝”和“驳”。符合马之“骝色”指的是,除了头部、肩部有黑色外,身体其他部位全部为赤色(红色)。所以,东汉文学家张衡《西京赋》中有“飞龙鸾皇,腾凤游骐”之句,唐代文学家薛综注曰:“白身黑鬣曰龙,青身黑鬣曰鸾,黄身黑鬣曰皇,赤身黑鬣曰游骐。”现代汉语中的骡子,其毛色以骝色为多。符合马之“驳色”的是黑白二色混杂,即毛色有斑。
那么,为什么会有白马、黑马、黄马、黑骡、红驴、黑牛、黄牛的说法,而不会说白牛、黄骡、白驴呢,是仅仅因为自然界中牛和骡并不存在白色,驴不存在黄色吗?其实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
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为了生存,牛为了保护自己,没有白色的个体存留下来,而马是为了更好的觅食和跑的更快,因此存在白色的个体存留下来。同时,在人工饲养的过程中,出于食用的目的,人们会选择性地饲养和繁育黄色的牛;出于使役的目的,人们会选择性地饲养和繁育棕色的骡子和驴子。所以,自然界中存在白色个体的牛而不存在黄色个体的白色个体的牛,存在棕色个体的骡和驴而不存在白色个体的骡和驴。即牛之所以没有白色,骡和驴之所以没有黄色,不是因为自然界不存在白色的牛、黄色的骡和驴,而是因为人们选择了黄色的牛和棕色的骡和驴。
即自然界中本来不仅存在白色、黄色等颜色的牛,也有黑色、棕色等颜色的骡和驴,所以,就会有白牛和黑骡、黄骡的说法。既然自然界中不仅存在黑色和棕色的骡和驴,同样也存在黑色和棕色的牛,为什么不会有黑牛和黄骡的说法呢?这是因为,古人对各种动物的颜色选择是不同的。人们之所以不选择棕色的牛,而是选择黄色的牛,是因为人们认为黄色的牛在耕地时产量更高,而棕色的牛在耕地时产量不高;人们之所以不选择白色的骡和驴,而是选择棕色的骡和驴,是因为人们认为棕色的骡和驴更善于驮运重物,而白色的骡和驴在驮运重物时,容易累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