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繁体五行属什么?

迟弦茜迟弦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濡,字从水从俞声。“水”指代的是“润下”(《尚书·洪范》);“俞”的意思是“流通”(见《说文解字•俞部》);“水”和“俞”联合起来表示“润泽而流动的水”的意思。 简体字“濡”最早见于金文(小篆的写法与金文差不多),形如“入”,暗示着“湿透(入)”之意。到隶变时,字体变成现在这样。

所以,简体字“濡”的五行属性为水。这个字属于上下结构,部首为“氵”。 繁体字“濡”最早见于古文,形状像“出”,暗含着“浸出”之义。繁体字“濡”属木。它的偏旁部首也为“氵”。 但是,我们仔细审视这个字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入”或从“出”,其实表达的都是“人进水”或者“人出水”的动作,只不过一个正入,另一个逆行而已。所以这两个字在古代应该是同字的。

比如,这个字在战国文字中多写作“㿉”或“𨰾”,字形就是由两个“人”和一个“水”组成的。到了秦末汉初,这个字又写成“䃤”、“𨱀”等形。《汉书》等书中多用这些异形字。

东汉建安末期(公元219年前后),曹操在给儿子的信中说:“今月十二日,吾辎重车到,可以出军。十三日寅出兵,十五日酉时还。”这句话中的“出”和“还”都用“䃤”字,可见这时这个字还没有区别“出”和“还”的意思,还是通假字。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字多写做“䃣”。为什么这个字会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是因为晋代著名学者郭璞注《水经》时,把“水”字误作“泽”字,于是导致了整个字的错误。唐太宗李世民看到后,责令侍臣改正,但是“衍泽”之错的版本却在民间流传下来。直到现在,我们在一些印刷品上还经常见到这种字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