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字五行是什么?

冯文忆冯文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龙,中国古代传说中神异动物。相传炎黄二帝中黄帝有熊氏的部落以飞龙为图腾,故《史记·黄帝本纪》载“黄帝得土德,黄龙体”。战国秦汉时期,帝王或宗室多自称其祖上有神灵保佑,如秦王政称自己是“颛顼之苗裔”;汉武帝称自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等等。这种祖先崇拜与天命观念相糅合的结果就是龙被赋予了“祥瑞”的象征意义。

古人认为一旦得到龙的“祝福”也就是得到上天的保佑了,所谓“龙德而隐矣”(《易·乾》)。 由于龙具有神性,所以被视作一种灵物而受到信仰和祭祀。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描述祭祀场面:“祭天日五帝,祝曰‘受福’;祭地日四望,祝曰‘受禄’。”“五望日四镇,祝曰‘受瑞’。”“天子祭山川,诸侯祭社稷。”

至于龙是不是真的存在过,这个问题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不过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上古时代重要的宗教符号,龙是真实存在于先民生活中的。 那么龙到底是什么呢?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人们对龙的理解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1、龙是一种神异的动物,由多种动物组合而成的一种复合兽类。

2、龙是一种虚拟的形象,是神话传说中无所不能的神。

3、龙是一种图腾,是族群精神的象征。

4、龙就是一种装饰物,是一种美化、神圣化的图案。 以上观点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接下来我们分别看一下。

第一种观点认为龙是由多种动物复合而成的。持这种观点的有春秋期左丘明的《左传》和汉代的司马迁等。在《左传》里,龙的形象是这样的: “昔高阳氏有才子焉,姓嵇,字伯雍,颛顼元妃之孙也……能耕作,具图宅美,世无此人,去,常居山泽之间。神龙之所托,虬龙负之以朝,至于幽深,则形见矣。” 在另一处关于龙的记载中,左传更详细地画出了龙的身体轮廓和构造: “水滨之木,谓之龙柏;龙伯之根,谓之龟足;龙鱼之水,谓之王鲔。” 第二种观点认为龙是神仙一样的存在。这种看法源于东汉郑玄对《周易·乾》中的注释: “龙,阳物也,变则无穷,能大能小,能短能长……”龙也被赋予了大无畏的精神和超自然的神通。 第三种观点认为龙是族群的图腾和象征。这个观点来自现代考古学和社会历史学。随着新资料的陆续发现,越来越多的史书记载被证实与图腾有关联。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器上刻划的图纹就被证实是龙的图腾。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汉代青铜器上的纹饰也是龙的形象,并且器物上还铸有文字说明,表明这些龙形象是作为族群的图腾而被使用的。第四种观点认为龙是一种艺术品或者装饰品。这种观点和上述第三种观点其实是一致的,都是认为龙是现实生活之中不存在的神奇物体,只不过在这种看法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认为龙虽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但是可以通过艺术加工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比如玉器、瓷器上雕刻或者绘制的龙,或者是建筑上雕刻的龙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