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对应阳历还是阴历?
这个问题,我第一次听说是在一本民国时期出版的相书上,那本书上写道“甲木生于春月,其形端直如枪,故名为木,若生于辰戌丑未月,形圆而直,亦可为木……乙木生于午月……丁火生于酉月……” 当时就觉得特别奇怪,乙、丁两个阴阳不同的字,怎么会有一样的定义呢?一定有什么地方搞错了!所以,后来看到一些其他著作上说“乙木……丙火……”等类似表述时,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疑问,这个作者是不是抄了前面的那个作者?!
后来我慢慢意识到古人用字的精妙之处,也渐渐淡化了这个纠结的问题。因为无论是天干还是地支,它们的原始含义都是模糊的、抽象的,是一个个符号,是后人依据古人的经验总结归纳出的具体指向。它们所代表的具体事物是随着文化和文明的传承而不断变化的——比如,天在上,最初可能指天空,但到后来却指“天子”;水在下,起初可能指河流,但后来却指“臣子”等等。 所以,在天干地支原始含义逐渐消亡的同时,后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赋予它们新的内涵,只要不违背常理和习惯,完全可以这么做。例如,现代有些人把“丙丁”当作“阴阳”的代称,显然没有脱离现代人的语境。
当然,这样做也有弊端,就是容易让一些概念变得混乱起来。不过,这似乎也不是我们普通人能够解决的问题。 P.S 如果有朋友觉得这种表达方式很别扭,那就试着这样表达——“假如一个人出生在立春后第五天,干支纪时为丙寅日,那么他的五行属性为火。”——这样表达是不是很顺眼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