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饰五行属什么用?
头饰,在古代分为“冠”、“冕”两种型制。 先秦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女子15岁行笄礼,表示成人。这里的“冠”和“笄”就是头饰。(《礼记》中有详细记载) 而“冕”是帝王卿相等所穿的祭祀服饰,属于“冕服”,用“冕”来做为称谓,表示尊卑。《孟子·尽心下》中有: “贤士之乡,曰舜禹之乡。贤士之官,曰舜禹之官。” 这的“舜禹之官”,就是指穿着类似冕服的官职。
从汉代开始,男子的冠帽形制有了很大变化。汉代的冠叫“鹖冠”,以鹖的羽毛装饰在帽子上。到了隋唐时期,男子流行戴巾子,这是一种有幞头的帽子,类似于现代的棒球帽。这种帽子,把头发掩盖起来,显得人精神、利落。 而女子在隋朝以后,一般把头发梳成髻(jì),然后在发髻上插饰簪(zān)、钗(chāi)等首饰。明代的妇女,喜欢在头上戴着用绒织成的“毛扎”,上面饰以各种彩色的珠玉。
直到近代,我国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延续着古代的佩带习俗。如浙江南部的泰顺、庆元等地,当地人称“结发”,意思是结婚时要给双方编发辫,分别系上特制的彩绳作为标记。而在四川,有些地方至今保留着“缠头”的习俗,也就是结婚时将头发盘起并缠绕上头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