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为什么能进八宝山?

汤灵靖汤灵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爷爷是抗美援朝老兵,当年是文工团的团长。后来复员后到了地方宣传队,就是那种走街串巷的演剧团体,到处演传统节目“三打白骨精”、“梁祝”等等来宣传党的政策,顺便歌颂一下共产党,这种演出都是和老百姓近距离接触的。经常是一台戏穿破几十里路,到了某个村后就直接在大街上表演,有的村民甚至拿个凳子坐在下面看。 这种宣传队一般由几个部队文工团的人组成,里面除了唱歌跳舞外,当然少不了话剧,而且都是正儿八经的话剧,例如《日出》、《茶馆》等。

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没有专业的舞台,有时候在野外演出的时候,前面是一个大舞台,两边用木板搭起两个临时的侧台。这样的舞台条件却难不倒这些文艺兵们,他们照样表演得神采飞扬。 我爷爷他们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虽然物质匮乏,但依然坚持练功。每天做早功(练嗓子),晚功(体能训练,跑圈,踢腿)一个都不少,除了日常的训练任务外,还时不时给当地的老百姓表演节目,比如拉场戏(类似于二人转)、小品什么的。

后来他们退伍后,进了地方的人民剧院,变成了事业单位的员工,虽然待遇比以前好了一些,但是文艺团的性质并没有改变多少,依然要天天练基本功。后来我爷爷因为嗓子不好了,就改行了,进了当地的丝绸厂当了一个普通的工人。 但我的父辈们继承下来了爷爷奶奶们的艺术基因,大伯和二伯从小就被送去学京剧,唱老生;爸爸则学了评剧,唱花脸。

特别是奶奶,虽然是地地道道的北方农村妇女,但是却能在闲闲的农活间哼上几句二黄。记得小时候,夏天晚饭后的夕阳下,常能看到爷爷和奶奶手牵着手,一边散步,一边唱着“杨延辉坐殿--金沙滩来了宋王爷…”。

也许是因为有着共同的基因,我和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去学习舞蹈,跳民族舞。我还记得那时候每逢周六周日,别的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在休假带孩子玩,而我则是被妈妈送到北京戏曲学校去学习。

那个时候我只有6岁,刚上小学,每个星期天从老家赶到北京,再乘公共汽车到复兴门外千禧大厦后面的那所戏曲学校,然后开始一周的学习。每次周末回家我都带着一身伤,不是摔的,而是被人踩脚崴了,或者被人撞着了。

记得有一次和同学一起练习旋转,可能是一个不小心,别人撞了我一下,我立刻晕了过去。醒来时已经在医务室了,老师对我说,你太娇气啦!然后给我吃了一块糖,说吃了这个就不疼了…..

虽然学戏很累,但是我并不觉得孤单,因为我有一个同样爱好的小伙伴,我们俩互相鼓励,一起学习。还记得第一次穿着戏装在舞台上表演时的那份激动与自豪。

虽然最后我没有从事舞台表演这个行业,但是这些年一直在话剧、电影、电视中参与演出,也算圆了我的梦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