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多久历史?
先秦时期,今北京市域内有燕国、蓟侯国(战国)和代郡、广阳郡(秦汉),但它们都在今北京西南部。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在涿郡,汉代的蓟城则在今北京宣武区东北部,辽南京城中也有建置“蓟京”;此外还有渔阳郡、上谷郡等,治所在今北京怀柔区西北。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幽州成为北方重镇,但是州府仍在今北京西南部的西城地区。此时北京东北的营州及幽州的范陽郡管辖区域还包括了今天的辽宁东南部;而唐代的幽州还管辖着如今天津的南半部及河北省霸州市一带。 北宋时,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将原属于范阳县的通州城改为京师,称为“新城”;同时,将原来的良乡县城迁到通州的东便门内,称为旧良乡,后来就简称“良乡”了。于是,北京有了前门和大栅栏,也有了琉璃厂。从此,这里开始有了城市建筑的痕迹。 金灭燕后,首都迁至汴梁(开封),北京地区称为中都路。此后不久,海陵王完颜雍即位,因为他是辽阳府人,不喜欢汴梁的潮湿气候,遂于大定九年(1169年)将中都路划归大兴府(今北京市大兴区),并在这里筑建都坛,准备在北京举行祭天祀典仪式。然而,北京作为王朝首都的历史就此终结,海陵王被废为庶人,流放到长春宫。 大兴元年(1234年)正月,蒙古军攻陷金中都,大肆焚烧破坏城市民居。二月,蒙古太祖皇帝铁木真亲自率领大军围打金都,中都被迫转移财货和百姓向东北方向逃跑。五月,蒙古军攻克金中都,火焚三日。
元世祖忽必烈建元后,于中统元年(1260年)开始在旧中都东南郊外兴建新城,历时五年完工。此城四周挖有深沟,设七座城门,地形略呈方形。新城的建立,标志北京作为近代化都市的开始。 中统二年(1261年)十一月,中书右丞相拜住去世,元朝以皇太子领中书令,称监国。次年正月,元世祖率军北征,驻跸在离中都不远的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由于当时中原汉地已设立了行省,所以元廷决定在这里设立一个直属中央管理的省份——“腹里”。腹里的行政中心就在当时的燕京。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央直接掌管的省级行政区,也是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