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五行属什么6?
“厅”字在五行中属土,“堂”“庭”等字也同属土。 古代房屋没有专门的客厅。“堂”,《说文》解释为“宫殿前之正室”;而“厅”在古代是与堂或殿配套使用的,其性质与现在的屋子不一样,是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
《礼记·檀弓下》有言“有司撤豆,立尸”,说明当时是有专门放置祭品的屋子的,这些屋子与后来的厨房不同,并不产生油烟,因此可以设在屋里而不是设在院外。《战国策·齐策一》载齐桓公与管家对话曰: “易牙以烹煎事寡人,宜何赏之?” “臣请进鼎。” “烹煎孰美?” “牛首是矣。” “然则宜赐易牙田齐。” “非也……夫鼎,所以载食也,虽熟,食口亦在鼎中。今易牙得君之宠,欲擅鼎而熟食,非恶肉而食生肉者乎!” 这里的“烹煎”即现在所谓的“炖”,是将食物放在水里炖熟的工序,“熟”字在这里读shú。根据这段记载我们可以想见,当时的屋子是设有炉灶的,并且是在室内烧柴火(见插图),所以这种屋子带给人温暖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烟熏火燎的味道。这有点像蒙古包的感觉了。
《礼记·曲礼上》又云“凡祭祀,共俎豆,置馔焉”,说明这种房子是有内外之分的,外部设放祭品、进行祭祀仪式用的屋子,里面才是住人的地方。这与现代的房子是一套一套的区别很大。 汉代的屋子还是在堂内设火炕来取暖的。比如著名的《汉书·王莽传》就有: “莽伏于下,呼曰:‘圣君即位,愿受禅位’。” “帝使尚书令问莽,莽辞让再三。” “太保舜谓之曰:‘自古惟舜一人爲天子,今日岂多耶?’莽再拜,受玺。” 这里明确说了“伏于下”,可见当时这种屋子是设在地下的。
东汉的文献《东观记》载: “初,光武帝微时,同舍生欲害之。帝夜往就舍,舍中人闻知。明日,众方惊骇。帝乃出外,止宿斋坊。” 这里面提到“斋房”,说明东汉已经有了独立的佛寺。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阶层盛行“清谈”之风,他们大多居住在城市里,因此需要城市里的公共空间,这时公共广场和建筑出现了。
《邺中记》载后赵石虎修筑洛阳宫: “起九层楼,高五十馀尺,金碧辉煌,图绘神仙,极人间之美。” 《晋书·宣帝纪论》说魏文帝“初,营洛阳宫,凿清渠,注洛水。” 这些记载都说明此时出现了一种新的建筑——高楼。这种高楼可能类似今天的楼房,但是比现在的楼房要矮很多,因为唐代长安的楼阁可以达到几十米的高度。
此外这个时期的建筑物还有个特点,就是出现了一斗一升式的拱券结构。这种拱券结构可以开较大的窗洞,从而增加室内的亮度,这对后来的中国建筑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详见本书第一章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