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几画五行属什么?
《黄帝内经》中讲,“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本神篇》)。 中医理论认为,人生天地之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方为阴。我们人在中间,只有顺其性情,才能健康长寿。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法于阴阳,和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所以,顺应自然、按时令饮食起居就是护养阳气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
在四时当中,每个季节都有相应的气候特点,人体的生理变化也是相对应的。因此要顺应自然,做到“法于阴阳”就得根据节气变化,调整自身的机能状态,以适应天气的变化。
冬至后,昼渐长夜渐短;夏至后,昼渐短夜渐长。这是阴阳消长的规律,也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保健防病的好办法,即《黄帝内经》所说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时”。
冬季,自然界阴气盛阳微,万物敛藏,人体的阴阳也应该处于潜藏状态。此时宜早睡迟起,不宜过分出汗,消耗阳气。在饮食上宜温热,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及脂肪的食物,少食生冷或辛辣食品。
春季,自然界阳气升发,万物生机盎然。人体也应顺应自然之势,早起晚睡,适当延长户外运动时间,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照射,以振奋阳气,流通气血,祛除寒邪。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春天主生发,是阳气升发的良好机会,但过度劳累会耗伤阳气,反而不利于阳气升发。所以,我们要劳逸结合,作息规律,避免熬夜。
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季节,大自然万物都茁壮成长。人体也是一样,阳气旺盛,新陈代谢加快,营养流失也会相应增多,因此需补充足够的营养,保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 夏季的午后,气温最高,阳光猛烈,是补阳的最佳时机。此时,人们可以晒晒太阳,补充人体所需的阳气。还可进行慢跑等运动量适量的运动以达到激发阳气,促进气行血行的目的。
秋季,自然界阳气逐渐收敛,阴气渐涨,气温由热转凉。在秋季,我们应该遵循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规律,早卧早起,适当锻炼,避免熬夜,以免损耗阳气,损伤阴精。另外,还应科学补阳,切勿盲目进补,以免“虚不受补”,适得其反。 冬季是阴盛阳微的季节,自然界草木凋零,万物潜藏。人体的阳气也是如此,应该加以保护,尽量控制运动量,不宜大汗淋漓,使阳气随同汗液一起消散。同时,注意保暖,远离严寒部位,预防冻伤,防止阳虚。
对于先天阳气不足的人,可多吃补肾壮阳之品,如韭菜、核桃仁、羊肉、黑芝麻、猪肾等。还可以每天用温水泡脚,并在水中加入艾叶,有利于疏通十二经脉,温经散寒,从而补益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