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童话寓言故事?

红怡涛红怡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定义,众说不一。有的从童话的内容定义,有的从故事的想象定义。这些说法都从某一方面反映了童话的特点。但作为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要求以及语文课程的训练重点,我们可以从文体特点定义为:

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幻想,用拟人、象征、夸张等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儿童生活,表达一定的思想教育内容的一种奇妙、曲折的文学体裁。

这个定义,抓住了童话的特点: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幻想,拟人、象征、夸张手法的运用;反映了童话要体现的中心内容:反映儿童生活,表达一定的思想教育内容;揭示了童话的体裁:奇妙、曲折的故事。这一定义,体现了阅读与写作的综合规律。在理解童话的特点上,应着重理解想象与联想、幻想。想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既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它能把原有的印象进行新的加工与改造,形成一种特殊的“现实”。想象包括联想、幻想在内。联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心里过程。如“看到水莲花,我们自然想到那碧玉圆润的叶,那白荷般的瓣,心里感到清凉,感到香甜。”(峻青《秋水》)幻想是建立在想象基础之上的一种更为广阔的一种想象活动。如“有一天,牛郎怕老牛跑掉,就用绳子把牛拴起来,没料到那头老牛仰着头,叹了一口气,双眼直望着夜空的秦河。忽然,老牛说话了:‘明天黄昏时分,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到湖边去等我,我有话告诉你……’”(《天仙配·遇仙配》)想象、联想与幻想是童话创作的基本“原料”。

拟人、象征与夸张手法的运用,是童话的又一特点。拟人,是使物的形象人格化,即赋予物以人的动作情感。“小溪哗啦啦地唱着歌流向前方。”这里的“唱着歌”是把人的行为赋予了溪水。“‘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用拟人的手法突出地强调了大堰河的一生是在极度受迫、极度贫苦中度过的,用拟人的手法加深了“含泪的去了”内涵。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一般在诗歌、童话的创作中用的较多,它通过某一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意思。如“风把地上的灰尘,树叶吹得满天飞舞,太阳失去了明媚的光辉,好像也惶恐不安起来。几只乌鸦,哑着嗓子凄凉地叫着,发出不祥的征兆……”(叶圣陶《古代英雄的石像》)作者用灰尘、树叶、太阳、乌鸦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黑暗。夸张,是为达到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对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画,以突出其本质的一种手法。“这是一只白公鸡,雪白雪白的身体,金黄亮紫的鸡冠,又大又光的宝石眼,真是个了不起的俊样子。”(贺宜《白公鸡》)句中“雪白”前面加上“雪白”来突出鸡毛的白,是“过分”夸大的夸张。“一眨眼就长成了大姑娘。”(蒲松龄《香玉》)“一眨眼”突出“时间过得快”。当然,童话故事中也有人物与环境描写,也是可以分析人物和环境的。但童话的核心是故事,阅读与写作重点与训练重点都应放在“奇妙、曲折”的故事的理解上,而不要放在其它训练点上。

“体现主题”是一个关键训练点,它不同于其他体裁的训练。它要求揭示所叙写的故事所“蕴含的意义”,而不是“表现了…的内容”。因此,理解故事的意义是一个难点。这个难点又在于如何理清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因为这是确定“体现的意义”的关键。在确定象征意义时,可以先理解故事的整体构思或重点情节有什么象征意义,再作具体分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