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什么意思?

焦风新焦风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的“行”,古代有动作义、行为义和类别义三种理解。 (一)动作义的“行” 在《论语·子罕》中,孔子说:“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钱玄同指出: “‘行’字当是动词用,读作huò……‘行’之解为道也者,乃汉以后之人所增入……《论语》此章之‘行’决不可能解作道而言。”(《三余札记》)

钱玄同在20世纪40年代还说过类似的话:“凡言某书某某家者,其书必成于一人之手,其说皆出于一人之意,所谓著作者也。古人无此说法;其所言‘家’或谓‘大家’,多指行事而言,犹如今言某人做了一件大事——非指著作言者也……”(见吕绍纲编《钱玄同国学论著集》第136页,齐鲁书社2006年版) 根据这种解释,可以把《礼记·中庸》里那句著名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大致意思解释如下: 天命就叫做本性,按照本性去行动就叫作事,通过修养本性而成为圣人就是教化。 《易传·系辞上传》里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矣。”这里的“动”和“动”都是动词。所以这段话的意思大概是讲,天地上下定位了,高低排列清楚了,于是尊贵卑贱就有了一定的位置,动静有了规律,刚柔也就确定了。世间万物都有特定的分类,吉凶由此而生,天下所有的一切都在天上形成了形态,在地上有了形状,天地间的变化现象都可以看得见。因此吉凶就出现了,而犹豫不决就会发生。

总之,古代的“五行”是个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运作”“运行”之类的词,可以看作是一个抽象动词概念。

(二)行为义的“行” 在《易经》和《尚书》等书中,“行”一般用作动词,表示某种具体的行为活动或者做事的方法方式,比如《周易·蹇卦》中的“往不利”、《诗经·鲁颂·泮水》中的“灵师徐步”、《尚书·说命中》中的“唯尔知难”等等。 在《孟子·离娄下》里有这样一段话:“孟子曰:“不行知与力,而谓之天,是何言之谬也。”赵岐注说这段的意思是:“言君子行仁,不待知力而后为之。”也就是说孟子的意思是不用什么智力或者力气就可以达到仁的境界。

同样,在《荀子·儒效篇》中也有一段话:“故君子慎其独也。小人闲居而不学,则行之不笃,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杨倞注说这段的意思是:“言独处而无行不正之心也。”也就是一个人在闲居的时候没有学习的习惯那么做事情就不会很踏实。两人同心,就好比剑刃一样锋利。 这说明“行”在古代还有品行义。在《左传》等先秦典籍中,“德行”“言行”“忠信之行”等都是成语。

根据以上的论述,我们大概可以看出:《五行》中的“行”大致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过程及其基本属性,另一种是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这两个意义之间当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是现在已无从得知当时人的想法了。

优质答主

简单说,木、火、土、金、水为五行的基本概念。 古代人民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总结出五种元素,它们是形成宇宙万物的物质基础。所以古人把“五行”看成世界的本原和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又因为天地万物都是这五种元素的化合与分化,于是形成了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一整套关于世界起源和构成的理论体系。

后来这套理论被广泛运用到天文、历法、医学以及社会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黄帝内经》就是一部以中医理论为主的综合性古籍,里面就大量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解释疾病产生的机理原因及治疗措施等。 在今天,研究传统中医学的人大多仍会使用阴阳五行学说作为自己的理论指导。可见它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