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相生是什么?

咸博泽咸博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方”指东、南、西、北、中; “五色”指青、赤、黄、白、黑; “五帝”为太皞(亦称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皞(亦称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可见,“五行”与“五方”、“五色”、“五帝”、“五常”都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表明,所谓“五物”实质上是指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和中央五个方位,以及与之相配的青色、赤色、黄色、白色、黑色这五种颜色,即所谓的“五方五色”。这是古人对客观世界的某种简略分类的方法或认识的结果。 但是,到了春秋末期的齐国,有许多人对“五物”“五方”“五色”等说法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天地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组成的,它们相互间存在着生、克关系。五行中的每一行都具有生长、化育、盛衰等功能,因而宇宙万物都是按金、木、水、火、土的顺序循环不已地存在并发展着。这就是当时关于万物的起源及其变化的朴素唯物主义理论——“五行说”。这个学说一出现就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五行”在形成过程中,又吸收了其他某些学说的成分。如《书·洪范》所说的大凡天道有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墙,是谓五德。这里把五行分为四类:一类叫“德行”,另一类叫“数”。其中第一类五行与五行说是相同的,但第二类所说的五行与四时、五方及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说,这里的五行已经具有了现代意义上的五行范畴的含义了。后来,五行说逐渐与阴阳学说结合起来,成为古代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影响了外国科学家的思想,例如德国哲学家谢林就曾以中国五行学说来阐述他的“同一”论。

单雯泞单雯泞优质答主

这个问题很好,但是问的内容比较宽泛了。 其实“土克水”这个说法是错的。 正确的是“土生金(含湿土)”、“水生木”和“火生土”。 但是土为什么能生金呢?因为金需要土来养它;同样道理,水生木也是因为木离不开水的滋润。所以这就是“土生金”(含湿土)的原因所在! 但这里要注意一点,我们所说的生水是指的阴水;也就是在地下的地下水。而不是天热时的江、河、湖泊之水等阳水。而地下的水又包括“咸水”和“淡水”两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