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月属什么生肖?
先明确一点,月属木。 古人以五行为标记天干地支的符号,其中甲乙代表木、丙丁戊己代表火、庚辛代表金、壬癸代表水,还有十干合化,天干相生等。这些内容在《淮南子》、《尔雅》等古籍中均有记载。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将干支逐层排列组合,可得出60组,称为六十甲子。 而“行”就是通行的意思,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公历,它是由西方传入的计时法。在古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动规律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历法——农历(阴历),用来指导耕种和祭祀等事务。而“五行月”中的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的顺序。
在农历中月亮的运行有其固定的轨迹,每月运行一次,周而复始。在运行的过程中会经历“朔望”“弦”,“晦”四种状态,其中处于“晦”时看不到月亮,处于“朔”或“弦”时能看到月亮,只是“朔”时月亮与地球距离最近,看起来如弯钩,而“弦”时月亮与地球距离最远,看起来如新月。 根据月亮的这种运动规律,古人把每个月分为三旬,每旬有四气,共十二气。十二月为一岁,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之一日,一年分二十四节气,每个月五个节气。
现在用的公历是以太阳的运动为依据,每年365天或多出一天,需要四年多出来一天,这一天被加到二月,叫闰年。但这样的改动并没有影响月亮的运行。古代用来指导农时的阴阳合历至今仍有实践意义,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农历。 月离地球最近点时叫“朔”,最远点时叫“晦”。由“朔”到“晦”,月球绕地球运行了一周,所谓“月行一阳”说的就是这一过程。
在“朔”或“晦”到来之前,月球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称“弦”,此时月亮被照亮的部分是凸面,有如弓形,所以也叫“弦月”;而在“朔”或“晦”之后,月球位于日出之前或者日落之后,称“望”。从“弦”到“望”期间,月亮的亮面向背日一侧逐渐变化,形状似一钩孤雁,因此也称“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