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五行是属什么?
公历1976年,对应的干支纪年是丙辰年、龙之年。 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方法。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汉代得到推广,一直使用至今。它以地支来表示年份(大月30天,小月29天),每年的首日作为本年度的“干支”之日。每年农历初一到十二月二十二日,对应于公历当年的一月到十二月。而十二月二十三日到次年正月初一,为下一个年度的“干支”之首。所以农历一年当中有个交节气与交春节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是以九天为一个循环,也就是说如果交节时间在月初,那么末一天就是下月初九;如果在月中,则尾日为下一月的初八等等。以此推算。
值得注意的是,天干地支纪年中,一个周期的开头第一年称为“太岁”,也是整个纪年时唯一没有名字的年号。而之后的年份都有各自的名称,比如丙辰年的“辰”就是指这个年的“干”和“支”。 我国传统习俗把新年第一天的“干”与“支”组合叫做“岁神”,分别叫“喜神”、“福神”、“财神”、“丧门”、“白虎”、“天德”、“月德”等七神。民间认为这些“岁神”每隔三年、五年甚至十二年都要更换一次。
关于这七位神灵的来源,据说他们是和《诗经》中的风、雅、颂以及楚辞中的离骚等有密切联系。另外,民间还有根据他们的特性编排的口诀以便快速记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喜神在甲与寅,福神在己与午,财神在癸与丑,丧门在乙与卯,白虎在庚与申,天德在丁与未,月德在乙与卯。” 除了以上七位正神外,在民间传说中还有“土王”“四废”“五刑”等称呼的一些非正式的神灵也被囊括进农历纪年的范围,这些神灵或由五行生克而定,或是以季节交替而来,或者来自对自然现象的抽象想象…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神秘而又独特的农历纪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