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乐五行属什么?

穆君红穆君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翊”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如下: 《广韵》《集韵》翼丽切,音肄。《玉篇》羽卫也。《晋书·宣帝纪论》如羽林之翊从。又《广韵》《集韵》羊至切,音弋。义同。 《说文解字•羽部》:“翊,举翮羽。”“弋,矢飞屋上。”段玉裁注:“凡屋上有瓦谓之宇,无瓦谓之翼。故屋宇、屋翼古今字。” 结合上述古书定义以及字形演变来看,“翊”字,最早的字形像一只翅膀,本义是指飞行;而“弋”字,最早的字形象一根带箭的飞鸟,本义也是指用箭射鸟。 “翊”字的偏旁“羽”和“弋”的字形演变如下图所示: 所以,根据以上的字形演变,可以明确地说,“翊”与“弋”在古代并不是同一个汉字。

现在来看这个问题就简单了——现代汉语字典中,“翊”和“弋”都是独立的新字形,意思一样,都表示“放箭”的意思(注意:这里表示“射箭”的“弋”字,读音不一样)。 还有个细节需要注意——“弋”字是个多音字,除了yì外,还有音wěi。这个字念wěi时,是“用绳子穿起来”的意思,不读作yì。而《广韵》中,“弋”字的两个读音yì wěi,解释的都是“矰飞屋上”之意。所以,这里的“弋雨燕”应该是“用带有绳子的箭射燕”的意思。 至于“雨燕”是不是家燕呢?我怀疑是“玄鸟”,即燕子。理由如下:

1.《诗经·邶风·燕燕》有言“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这里的“燕燕”就是指“燕子”。

2.汉代著名经学家郑玄为《诗经·邶风·燕燕》作的注解里面提到“燕,玄鸟也。”这里“燕”字也应该指代“燕子”。 3.汉代另一经学家毛亨为大序注中说“燕,赵也。”也就是把“燕”当作赵国的简称(因为“燕”字古代偶尔也作地名用)。而《战国策·燕策》里有“燕王拜送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燕王拜送于庭”;另外《吕氏春秋》中也记载“燕王拜送”。可见“燕”字在这里表示的就是“燕子”。 再来看看这句话语境:“正月朔旦,天子始受朝日,御舆而行。立夏,祀皇帝于南郊,车服冕旒,执珪贽币而出。西向,日始出于修德,礼曰‘弋阳’,故曰‘弋启明’。”这段话是说立春后立夏前的一天早晨,天子亲自穿上祭祀时的礼服,戴着礼帽,手捧圭璧,在前面开道的人手拿羽扇随从,在朝阳初升时祭天。然后驾车出行。立夏那天,在南郊祭坛上奉祀皇天上帝,祭坛的旗幡车马等的装饰按照最隆重的礼仪办。

整篇文章都在讲春祭之事,而且前后语境看来,“弋阳”“弋启明”都是在讲春天开始的时候,天子举行迎神大礼的事情(“弋阳”大意是“张设彩幕迎接阳光”;“弋启明”的大意是“开启光明”)。既然前面说了“立春后立夏前”,并且“弋阳”“弋启明”都发生在春季第一天(立春),那么,这里所谓的“雨燕”也应该是春季的燕子。

这句“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送于野”正符合这一语境,意思是:春天来了,小燕子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他们筑巢、孵化、育雏,准备度过又一个冬天……有一只燕子要离群索居,另外的燕子飞到远方为他送行。 “弋雨燕”的“弋”字应该念yì,意思是用含有丝线的箭射猎燕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