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五行属什么属性?

孙仕棋孙仕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 《易经》中提到的五行,其实是五行的“相生相克”规律,而不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本身。比如水克火,是水的性质克火的性质,而水并不是金属或液体。因此说“水生木”,也不是因为水是树木生长所需的营养液。这里的“水”“木”其实是指阴阳两个属性的符号——“阳盛则水”、“阴盛则木”——当阴阳某个属性过盛了,就会得到另一个属性来平衡。这就是五行相生的规律——先有木,然后才有水;先有火,才有土;先有金,才有水……

2、 五行相生相克和中医上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甚至血脉神经都密切相关。五脏中的“心”在五行属火,与小肠相表里,而小肠的经脉从胃中别出后,属于足阳明胃经,循行路线经过咽喉——这是中医理论里“心开窍于舌”的证据之一(另如“肝开窍于目”等); 五脏之中的“肺”属金,与大肠相表里,而大肠属燥金,金能生水,故肺与膀胱相表里,而下焦之气又源于肾,于是经络循行中,肺经从喉咙开始,最终要到达肾脏。

3、 “土生金”是说成形的土壤蕴含成长中的矿物,即脾化生的气血津液滋养着中焦的脏腑器官并化为精微物质供养全身,这也是脾胃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后天之本”的原因所在。 而“金生水”是说肺气通过肺俞穴通过背部膀胱经散热,从而滋润腰部和下焦的肾和膀胱。

4、 因此可以说,中医里的五行,实际上就是五脏功能的动态循环过程及其规律性表现。所以中医用药往往讲究“君臣佐使”,而方剂的大小顺序也有深刻的理据在内。而中医的针灸疗法,则是根据五行相生的规律确定补泻方向,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5、 所以学中医,要先学五运六气,还要了解天干地支,更要掌握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如此,才能明白“肾主骨生髓”、“膀胱为州都之官”以及“脾为后天之本”等的深刻内涵。否则,只知补肾、利尿、健脾等等,不知其所以然,岂不是舍本逐末! 至于为什么要了解这些,因为中医的理论离不开阴阳五行,而西医的理论则完全脱离了这阴阳五行。如果不懂得阴阳五行,就无法理解中医理论,更无法用中医理论指导自身的行为。如果明白了阴阳五行,则有利于我们理解中医理论,也能让中医理论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