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的五行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区分“扶”和“扶助”这两个词。 扶是扶助的意思(即帮助);而扶助则包含搀扶、扶持、帮助之意。 《说文》中有云:“扶,持也。从手,夫声。”“扶”字的本义就是用手托起或抱起。所以“扶”有搀扶、扶持之义。又因为“扶”常用于表达帮助之意,故又有“扶助”一词。不过这里的“扶助”含义与“抚养”相近。
古人造字是很讲究的,许多文字都蕴涵着丰富的哲学内涵,“扶”也不例外。在古人看来,人生天地之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而人在中间,只有上下两端支撑,才能直立行走,这就是“阴阳扶助”的道理。 所以古人用“扶”来表示帮助之时,还引申出“阴阳调和”“刚柔并济”之义。如《尚书·洪范》中有云:“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德,五常之一,所谓仁,即爱人也。人之立身,须有仁德。若貌恶而心善,貌虽不美,人犹敬之;若貌善而心恶,貌虽丑恶,人犹亲之。可见‘貌’之为言,外显于形色,内动于衷情者也……是故貌者,人之徽表,好恶见于颜,忧喜形于色焉。观其貌,而知其性行矣。故‘貌’者,‘扶’之象也。”
古人以“扶”喻“孝”时,亦包含了上述意思——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培养、教导、督促、爱护乃至惩罚,都是出于爱,但有时却不被理解,甚至还遭到反抗,就像小孩刚刚学会走路时不愿让人搀扶,总想独立行路一样。所以《礼记·檀弓下》中有云:“幼子常视父之面,出入,则目随乎父。”可理解为“孩子小的时候总是看着父亲的脸,父亲走到哪里,孩子的目光就跟到哪里”。这里所谓的“目随乎父”其实就包含着“父母在不远处搀扶着我们”之意。